第62章 我道当兴

    朱厚熜乘坐车辆前往西苑的路上,翻看起了锦衣卫的奏报。www.kongshan.me

    虽然张伯言一案已经结案,但其背后的谜团并没有全部澄清。

    朱厚熜略一思索,现在就有三个疑点没有被解决。

    第一,因陀罗乃江湖奇毒,十多年前在江湖销声匿迹,便无人知其踪迹,张炎是怎么得到的?

    第二,毛澄家风严谨,古板守旧,为什么会让他的两个妾室悄然离去?

    第三,柳红并没有将自己被迷晕一事告知别人,那又是谁将此事告知张炎?

    朱厚熜将手中奏报放下,虽然案件背后错综复杂,但他相信无论再怎么险象环生的冰川,总有暴露在日光下的一天,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土鸡瓦狗。

    他摇了摇头,又从木案下抽出一本明黄色的书——《御制记非录》

    这本书是老朱让人编的,只流传在皇室之间,可以称得上机密文件。

    书中所记载的,是各地藩王一些骇人听闻的罪行,还有老朱亲自下达,劝谕改过自新的令旨。

    明朝藩王待遇很好,基本上不事于生产,就可以得到优渥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大明国库却每年要为此支付十分之二的财力。

    朱厚熜将手中的书合上,慢慢闭上眼睛沉思。

    老朱在各地设置藩王,初心是为了稳固朱家天下,可奈何他低估了子孙的生育能力,藩王就像在大明朝上吸血蜱虫,让王朝不断沾染迟暮之气。

    他心中已有决断,藩王必须加以抑制和削减,适当的时候,也能成为棋盘上出其不意的一颗棋子。

    朱厚熜车辇快要到达时,一众道长也早早接到消息,在西苑门前迎接。

    朱厚熜迈步向前,道长们纷纷稽首。

    邵元节身披一身紫色法袍,白色胡须悠长,鹤发童颜一般的样貌,站在队伍最前列。

    抬头望见朱厚熜的那一刻,他不免有些失神,口中喃喃:“天人之仪,貌似仙神!”

    朱厚熜略微颔首,眼神不经意地扫过在场众人。

    身穿紫色法袍,白须者邵元节,一头黑发的威严老者是武当山张元,略微年轻一些的则是当代天师张颜頨,其余几位也是名声远扬的各宗派代表人。

    朱厚熜一马当先,走在众人之前,一群人浩浩荡荡,来到西苑北海的阁楼处。

    西宛有三海,水域面积在一半以上,时值春夏之交,澄碧的湖水之上,千万荷叶竞相铺展,风自东南而来,掀起阵阵涟漪

    荷叶随湖水飘荡,朱厚熜走上阁楼之际,正巧万片荷叶向北海阁楼处奔涌,仿若万兽朝苍一般。

    邵元杰走在后面,一时心中感慨不已,道书上所言千年不得一遇的运相,他竟然有幸一见。

    他一时间按捺不住,顺手就想掏出袖中铜钱起卦,可朱厚熜却仿佛有感应似的,忽然回头瞧了他一眼。

    吓得老道士袖中铜钱差点落地,还好他左手一旋,将铜钱攥在手里,才没有在天子面前失仪。

    朱厚熜坐定,挥手示意各派真人坐下,大家才各自盘膝。

    朱厚熜居高临下地看向各派真人,言道:“朕请诸位前来,目的为何,想必大家都已知晓。”

    他顿了顿,继续道:“太祖与道有缘,三丰真人,张中真人,出山相助;太宗礼重道教,北建紫禁,南修武当;今朕克承大统,欲效法先祖,弘道法正义,扬太上威名。”

    在场众人虽然都知道,皇帝想要推传道教的消息,可此刻真正确认了心中也是万分激动。

    邵元节却暗自警惕,隐有担忧之意,自古涉及皇权,那就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君不见多少枯骨埋于皇城下,不尽尸体堆在宝座旁。

    张元道长却暗自握紧双手,一双大眼炯炯有神,仿佛看到了道教大兴之景。

    “朕请诸位前来,其一重修道藏,宋时有万寿道藏流传于世,我大明也当有通传天下的道典!”

    “陛下所想,贫道等人之所求也。”

    张天师面色红润,言语中也多出了几分热切。

    朱厚熜继续言道:“道兴于世,自当弘法于世人。”

    言罢,他就将目光投向一众道人。

    邵元节暗咳一声,来了,终究还是来了,是祸躲不过,他早就明白,皇帝不会无缘无故地提携道门,肯定是有所欲求。

    朱厚熜口中所言,道兴于世,其实就是给众人的承诺,许诺成事之后的报酬,而下一句弘法于世人,就是道门要付出的成本。

    张天师目光偷偷看向邵元节,二人对视一眼,就都明白了彼此的心思。

    张天师起身,朝着朱厚熜稽手:“陛下礼重道教,道门为我大明的道门,自当弘道于天下,传法于世人。”

    张元紧跟其后,言辞恳切道:“陛下有所思,贫道等人,必有所应。”

    邵元节暗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