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历史军事 >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 第53章 赈灾所需的天文数字

第53章 赈灾所需的天文数字

    灾区一线的人力物力本就有限,李奕一但去了一线,必然得有相当的人力物力被用于接待随行的军队官员侍从,用于护卫他的安全。

    而这无可避免的也将导致本就有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这是不可取的!

    李奕能够待在灾区边缘的济宁,老老实实的接见官员,调配物资,执行赏罚,就已经足够了。

    他亲自深入灾区一线的话,作秀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反而是过犹不及。

    至于说作秀的事情……

    现在还不是时候。

    嗯,等灾区一线局势大体稳定之后,他再去也不迟。

    而在进驻济宁之后,李奕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各归降大唐的灾区各州府主官发出诏命,命他们着手准备赈灾事宜。

    如果有人赈灾工作做的好,李奕非但可以宽恕前罪,将他们原职留任,甚至还会予以重赏。

    可若是有人敢在赈灾的时候拉稀摆带拖后腿,李奕就准备要送他们前去支援南洋建设。

    嗯,简称流放!

    能当官的,哪怕只是佐贰官,甚至是小吏,最差最差读书写字也不成问题。

    放在这个时代,可都是高端人才。

    送去支援南洋建设自是再好不过!

    再发完诏命之后,李奕又下令召集唐军诸将前来议事,准备让军队也参与到赈灾的过程中。

    “第一件事,要赈灾首先要搞清楚灾区的具体情况。”

    “各部分别派出侦察兵深入灾区,进行探查,尽快摸清楚灾区各州府县的具体受灾情况。”

    “第二件事,各部分别派出人手,在黄河两岸,以及灾区各州府,准备着手搭建难民营,开设粥棚,赈济灾民,尽快稳定地方秩序,着手恢复生产。”

    “如今虽秋分已过,但寒露未至,土地也未曾上冻,冬小麦或许还能补种一季……”“还有,防疫工作要做好!”

    “如今灾区中已经出现了疫病的苗头,我军着手赈灾时,要尽快将疫病给压下去,决不能让瘟疫大范围蔓延。”

    清廷炸黄河大堤的时间是七月初。

    虽然李奕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便带人紧赶慢赶带人往北打。

    但等他抵达灾区时,时间已经到了九月初。

    距离灾难爆发已经差不多过去了两个多月!

    正因为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是故,赈灾过程中最为复杂的搜救工作,已经不需再去做,且水患也大致平息。

    最起码洪水是退了!

    且两个月的时间过去,能救的百姓自己也就救了,救不了的,如今估计差不多都已经烂没了。

    大唐这次赈灾,说白了其实也就是施粥,给灾民一口饭吃,让人能活下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奕这才提醒唐军上下要注意疫病。

    大灾之后往往有大疫。

    而疫病的来源也很简单,腐烂的尸体。

    大灾往往会死人,死很多人,死的人多了,尸体来不及收敛,就会腐烂。

    腐烂的尸体,就是最大的疫病来源。

    这次同样如此,黄河改道,沿岸死伤百姓何止万数?

    少说也得有几十上百万,甚至更多。

    这么多的尸体,压根来不及去妥善收敛,再加上天灾爆发时正值盛夏,还是水灾,灾区的自然环境正好是温暖潮湿,实打实的疫病滋生土壤。

    如果不注意防疫,极有可能会使得瘟疫扩散开来,这可绝非什么好事。

    吩咐完这些,李奕又开始着手吩咐起了军事上的事情。

    唐军此次北伐,虽主要目的是赈灾。

    但却不能真的只是赈灾。

    为了防备清军趁着唐军着手赈灾之际,南下突袭,李奕必须得提前有所安排才行。

    对此,李奕做出的安排是,唐军派兵前出至黄河北岸,分别在直隶的大名府,山东的临清州,德州,武定府等山东和直隶交界的州府各自驻扎了一个旅的兵力,用于防备北面的清军。

    再然后,李奕还在稍后面些的济南府驻扎了一个步兵师的机动兵力,用于随时增援前线。

    除此之外,李奕还派遣唐军的海军舰队入渤海湾,袭扰天津府,攻占大沽口,借此来钳制京城清军不敢南下。

    为唐军在山东救灾争取时间!

    ……

    坐在军帐内,看着各方送来的赈灾报告,李奕愁眉不展。

    此次黄河决口,水淹河南的开封府,直隶的大名府,改道的黄河经由山东的曹州,兖州,泰安,济南,武定等州府入海,所过之处,十余个州府化为一片泽国。

    根据各州府送上来的详细报告综合统计。

    此次水灾,直接或间接波及人数高达一千二百余万人。

    光是在水灾中直接淹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