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的。
家里的煤炉子似乎只有取暖和烧水的作用。
那你给爷爷奶奶送回去也行啊!”
“行了,别客气了,”吴峰嵘将自行车停好,提起竹筐走在前面,“赶紧上楼吧,帮你把东西送上去,我还得回厂里开会。“
你要是有急事就先走吧,我喊四哥下来搬。”
吴峥嵘低声笑:“难得在丈母娘面前露露脸,不差这一时半刻。”常月娥显然也没料到,吴峥嵘会将自己那份年货送到老丈人家来。
筐子上层被稻草盖着,看不清内里的东西。
即便如此,她仍是热情地招呼“峥嵘”留在家里吃饭。她对吴峥嵘的称呼是随着心情变化的。
刚开始,双方还不太熟悉,她喊对方“小吴”。
元旦喝了一次酒以后,她觉得这小伙子够爽快,于是改口喊人家“峥嵘”。@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结果目睹他醉酒后拉着自家闺女亲嘴,常月娥对他的称呼又退回了“小吴”。吴峥嵘听她重新喊自己“峥嵘”了,心知这次献殷勤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阿姨,单位那边还有事呢,我在您这喝口水就得赶紧回去。“
闻言,常月娥赶忙给他倒了杯温水,家里没有多余的茶缸,用的还是叶满枝那个花里胡哨的搪瓷缸子。
吴峥嵘一下午没工夫喝水,咕咚咕咚把一缸水全喝了,而后与母女俩招呼一声就快步下了楼。
透过上霜的窗玻璃,常月娥往楼下望了一眼,骑着自行车的身影很快便消失了,看来厂里真的有任务。
她转身时,叶满枝已经将竹筐上的稻草扒开了。
最上面是一个面袋子、一网兜苹果和一盒子糕点,这跟老叶和三哥的年货差不多,都是厂里发的。
下面装着一扇排骨、四个猪蹄和一大捆刀鱼。
常月娥看着筐里的东西,疑感道:“这不会是他自己买的吧?”厂里分了猪肉和豆油,还真没见谁分了这么多排骨。
不会,他从不在这种事上拐弯抹角,要是他买的,他就直说了。”叶满枝从糕点盒子里挑了一根江米条放进嘴里,含糊道,“厂里各科室发的年货不太一样,这些可能是军代室发的。”
有的车间和科室有集体奖金,过年的时候就会用小金库给职工另发一份年货。这就是国营大厂的风格。
常月娥瞧着地上的这堆东西,更是下定决心,闽女去吴家做客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准备一份年礼!
叶满枝在大年三十值了半天班,而后就安安心心在家过了一个热闹的春节。@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大年初四这天,早就拜过年的吴峥嵘再一次来到叶家,亲自将叶满枝接去了省大老宅那边。
“我爸在驻地有任务,今年没能回来。”吴峰嵘简单介绍了一下家里的情况,“我妈带着我妹妹和四哥夫妻一起回来的。”
你家不是只有兄弟二人吗?”
叶满枝记得他只有一个哥哥,和一对姐妹。怎么又冒出一个四哥来?
吴峥嵘语气平静道:“四哥是我堂哥,我大伯牺牲以后,一直被我父亲带在身边抚养。这次我哥姐都没回来,只有四哥和我妹妹,陪着我妈回来了。“
叶满枝心说,他父母真是奇怪,自己的亲儿子扔回老家给祖父母抚养,然后把侄子带在身边亲自抚养。
这是什么道理?
叶满枝不了解吴家的具体情况,便没再多问,很快就随他来到了吴家老宅。
尚未来得及感叹这栋房子的气派,她便被听到动静跑出来的吴奶奶,热情地拉进了屋里。
吴峥嵘怕她不适应家里的环境,紧随几人进屋,先帮她介绍了家里的亲戚们。
小妹吴岫岚比叶满枝大一岁,两人算是这屋里难得的同龄人,她拉着叶满枝的手坐到沙发上。扭头望向自家二哥时,正想调侃他两句,忽见他脱了军大衣,露出里面的绿色毛背心。
吴岫岚端量片刻,笑着赞道:“哥,你这毛背心不错呀,这种绿色还挺少见的。”
吴峥嵘瞟一眼沙发上的小叶干部,轻笑一声没说话。
叶满枝只当没听懂他那笑里的含义,轻轻移开了目光。
她最近实在太忙了,绿俏绿的毛衣还差两个袖子没织好,眼瞅着就过年了,只能让他先穿个毛背心读合着,好歹算是一件新衣服。
等她有空的时候,再把那俩袖子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