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开一家有啥意思呀!还不如卖点面食呢,包子饺子馄饨馒头啥的,哎,我还认识一个大姐,那大饼烙得可好了,在咱院儿里都有名,她烙的饼,拉开就是一根长面条,那面操的呀,可厉害了..”

    沈亮妹絮絮叨叨介绍着她知道的几个狠人和绝活。

    絮叨得常月娥和黄大仙全都下了桌,她还意犹未尽

    只有叶满枝捧场地坐在原地,认真听她口沫横飞地介绍。

    “嫂子,你说的这些大姐,都有工作么?”

    “有啊。” 叶满枝:"..”

    真是浪费她的时间。

    人家有工作了,根本不可能来服务站上班。亏她还从头到尾听完了!

    沈亮妹又接着说:“不过,我听说孔大姐的工作,给她闺女接了班,她最近好像回家呆着了。孔大姐就是烙饼贼厉害那个!”

    叶满枝点点头,从娘家给军代表同志带了一罐子绿豆汤,就溜溜达达回家去了。她觉得四嫂给她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既然找不到炒菜师傅,那就干脆别找了,索性多招聘几个白案,专门做面食也行啊!

    而且街上现有的那四家饭店都不经营早餐,她们服务站要是能卖点油条、包子、馄饨,再磨点豆浆,熬点稀粥,也算是为来不及做早餐的居民,提供便民服务了。

    白天的话,开个窗口卖馒头、烧饼,大厅里卖饺子和馆吨。

    不但能有些进账,还不用太高超的手艺,会做面食的家庭妇女就能干。

    她出神的时候,吴峥嵘已经把一罐子绿豆汤全喝了。

    “你在家里连吃带拿,给咱妈交伙食费了么?”“没有,但我每个月给我妈5块钱零花钱。“

    叶满枝上班以后,每个月都给常月娥5块钱。她想让妈妈有点私房钱。

    “零花是零花,伙食费是伙食费,你明天把钱和票送过去吧。”吴峥嵘洗了罐头瓶子,重新拿起锉刀修整相框的边缘,“你要先放哪张相片?拿过来试试。”

    叶满枝赶紧将他俩在婚礼上并肩敬酒的相片递了过去。

    同时在心里感叹,家里有个会做手工的男人,真省钱啊。他俩举办婚礼那天,秦样帮他们拍了十多张相片。

    叶满枝收到以后,对其中四张特别满意,但她只有一个相框了,就准备四选一,挑一张摆在外面,其他的放进相册里。

    在她挑了半晚上,还没有决断的时候,吴峥嵘让她别挑了,声称他可以再做三个。

    相框在商店里卖得可贵了,这种装大相片的相框,要卖到一块多。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舍不得为几张相片花那么多钱,但如果吴峥嵘能自己做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她将两人的第一张合影也找了出来,让军代表同志再做一个小号的,摆在他俩床头。于是,吴小工这两天下班以后没干别的,光给她做相框了。

    叶满枝双肘支在桌子上,盯着他把敬酒相片放了进去,满意地夸赞:“军代表同志,这相框的做工比我在商店买的还好呢!”

    又被灌了一碗迷魂汤的军代表同志笑了一下。“你笑什么啊?”

    “我笑你求人办事的时候,嘴最甜。”

    叶满枝纠正:“我可没求你,这是你主动要求做的。”

    她捧着相片欣赏了一阵,突然福至心灵地问:“你说咱们买台照相机怎么样?我好不容易能去一次南方,下次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我想多拍,嗯,多跟你拍几张相片!”

    主要是她想拍相片,拍火车、轮船和大海,但她想了想,还是把吴小工也加上了。

    吴峥嵘偶尔可以借用军代室的照相机,可那毕竟是单位的东西,他俩总不可能带走二十天吧?那样影响多不好啊!

    吴峥嵘没什么所谓地说:“可以,你想买就买吧。”

    闻言,叶满枝连忙放下相片,跑去翻八斗橱的抽屉。她这阵子忙得很,还没仔细盘算过他俩的财产呢。

    照相机应该挺贵的吧?不知道他俩的钱够不够用。

    她拉开抽屉,先把自己的两本存折挑了出来,她闭着眼睛都知道那上面有多少钱。

    一张是存了三年定期的800块,这是吴家当初给的见面礼和聘礼,被常月娥存进她户头了。一张是活期存折,是她上班以来的所有存款,一共170块。

    她每月30块工资,5块给常月娥零花,剩下的工资她就干攒着,平时吃老叶喝老叶的,其实没啥花销,最大的开销就是储藏在地窖里的那些东西。

    她把自己的存折拿出来,又去翻吴峥嵘的存折,一共三张。

    一张定期三年800块,一张定期一年500块,还有一张活期150块的,一共1450块。叶满枝对他的这些存款并不吃惊。

    他的津贴高,还出版过图书,尽管只有一本收了稿酬,但那书瞧着字数不少,按千字标准给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