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可不是要关心一下孩子们么。
这个谐息让她小小紧张了一下。
按照他们原本的计划,大家日天都要上班,他俩可以在家或出门自由活动。可是,她婆婆退休以后,肯定大部分时间要待在家里的。
那岂不是要每天跟她在家大眼瞪小眼?
如果婆婆是大姑姐那样的性格,她还挺乐意与对方相处的。
但是,通过仅有的一次见面来看,她婆婆不是多话的人,似乎也不是爱说笑的人。
确实比较符合她刻板印象中的小学校长形象。
叶满枝挨着吴峥嵘,悄声问:“咱妈退休了,咱俩还能出去玩吗?”
“她退休,跟咱俩出去玩有什么关系?”
“咱们休的是探亲假,她要是上班也就算了,既然退休在家了,总要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相处一下吧?"
吴峥嵘望着汹涌的浪涛,语气很随意地说:“咱们是小辈,这种事轮不到咱们操心。你到时候跟着我,见机行事即可。”@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叶满枝暗道,对哦,吴峥嵘是亲儿子,她只是个儿媳妇,凡事跟着吴峥嵘就行了。t
另一边的吴政委家里。
吴淮年也在与老伴谈论两个孩子。
你穿这件就可以了,不要再换了!两个孩子结婚的时候,咱们没有出席,这次儿子第一次带着媳妇回来,说什么也要去码头上迎一迎。”吴谁年看了眼手表说,“老孙同志,请你提高效率,今天外面堵车,咱们要提前两小时出发。“
“你还没出门,就知道外面堵车?”@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小刘提前汇报过了,市里有游行队伍,车子不好开。“
孙汝珍惊讶地转身问:“怎么又有游行?又有哪里出事了?”
“英美侵略中东了。”吴淮年再次看手表,催促道,“你可快一点吧,今天不要迟到!”
孙汝珍侧身做到旁边的椅子上,与他商量:“老吴,要不你代表我去吧?我就不去了。”
“咱不是说好了吗?一起去接儿媳妇!”
空气安静了十多秒,吴淮年叹口气说:“峥嵘虽然不是在咱们身边长大的,但毕竟是你亲生的。跟孩子见面的时候,咱们要有个当父母的样子,即便不亲热,也不能太疏离吧?”
老吴觉得自己跟儿子虽然见面不多,但常有书信和电话往来,父子关系还是比较亲热的。
但者孙同志在这方面的表现,远不如他。
儿子带媳妇回家,这么大的事,她居然临打退堂鼓了!
“你不要总是对以前的事情心存芥蒂,咱家这种情况是时代造成的,那个年月有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咱们都都能好好活着,已经很幸运了,只能说是造化弄人吧。“
当年大哥牺牲的消息传来后,他和老三很快便意识到世道艰险,为各自的身后事做了打算,还把年龄最小的峥嵘送回了老家,算是给老吴家留个香火。
结果亲儿子刚被他送回老家不到一年,大哥的两个儿子就被人送来了他身边。大嫂在大哥牺牲后一病不起,拖了半年多,也撤手人寰了。
那个年月,他们三兄弟为了工作分散在各地,通讯极其不便。
若是早知大嫂带着孩子回娘家,会是这样的结果,他早该把这母子三人送回滨江去。这会儿再想找机会送侄子回去,已经很不安全了。
当时日军全面侵占东北,路上兵荒马乱的,大哥只留下这两个儿子,万一在路上出了岔子,他以后怎么跟大哥大嫂交代?
于是就只能暂时将侄子留在身边抚养,把小儿子放在了父母身边。
也许孩子们都受过委屈,但这么多年下来,老昊觉得自己问心无愧,对得起任何人。跟四个儿女和两个侄子也都相处得不错。
唯一的遗憾就是老孙同志,不知她是怎么回事,面对小儿子的时候总是冷冷淡淡的。
“当年送孩子回老家是我的决定,你不用自责,孩子也从来没有怪过你,对咱们这对父母也算孝顺,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吴淮年再次催促,“快点换衣服吧,咱们一起去接儿媳妇!”
孙汝珍坐在椅子上没动地方。
送孩子回老家,确实是老吴的决定。
但他最初想送回去的,其实是大儿子峻岭,老吴想把已经懂事的长子送回老家。
可是,最大的一双儿女,陪她熬过了一段最艰难的日子,她对长子和长女的感情是最深的。
听说老昊想将儿子送走,孙汝珍的第一反应就是强烈反对,想尽办法想把大儿子留在身边。老吴铁了心要送走一个孩子,于是她慌乱之下,便提议将两岁的小儿子送回去。
两岁多的孩子,正是让父母最费心的时候,吴峥嵘自打能说会走以后,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比他哥哥姐姐都淘气
那么小的孩子,动不动就自己开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