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瑟瑟,宛如一位悲怆的歌者,奏响了汴梁城的凄凉序曲。m.gudengge.com
枯黄的树叶在风中瑟瑟发抖,终是不堪重负,纷纷扬扬地飘落,像是一场无声的告别。
它们飘落在汴梁的大街小巷,每一片落叶都仿佛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忧愁与不安。
汴梁的百姓们,看着这飘零的黄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
自从年初以来,魏国便陷入了无尽的战火之中。
先是北方的晋国,如同一头凶猛的恶狼,对魏国展开了猛烈的攻击;紧接着,南方的唐国也趁火打劫,挥师北伐。
在两国的夹攻之下,魏国的形势急转直下,仿佛一艘在狂风巨浪中摇摇欲坠的破船。
尤其是唐国北伐以来,南方前线不断传来令人心碎的坏消息。
每一个消息,都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百姓们的心上。
随着冬日的脚步渐渐临近,百姓们心中都怀揣着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这残酷的大战能够停歇,让他们能在这乱世之中,寻得一丝安宁。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街道的宁静。
紧接着,一声呐喊划破长空:“驾!边关紧急军情,所有人通通让行!”
街道上的百姓们闻言,下意识地纷纷让开。
这样的场景,在今年已经是司空见惯。
只是,今天这传令兵的令旗却有些不同寻常。
往日那代表着普通军情的黄色旗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抹触目惊心的红色。
百姓们望着远去的传令兵,心中暗自嘀咕:难道前方出现了重大变故?
他们还没来得及从震惊中缓过神来,后方又一次传来了传令兵的呐喊声:“驾!边关紧急军情,所有人通通让行!”
百姓们循声望去,瞳孔猛地一缩,只见这名传令兵背上的旗帜同样是红色。
两面红色的令旗,就像两把利刃,直直地刺进了众人的心中。
看来前线出大事了。
也不知道是南方还是北方。
许多文人,商贾,乡绅,官员则是纷纷对视一眼,快速向着自己府邸走去。
两名传令兵疯狂挥动马鞭,在汴梁的街道上疾行。
终于,他们在一座雄伟的官邸前停了下来。只见官邸之上,写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都军司。
两名传令兵匆匆走进都军司,没过多久,都军司使司崔束便急急忙忙地走了出来。
他甚至连轿子都来不及乘坐,直接跨上一匹战马,向着皇宫飞奔而去。此刻的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将前线的消息告知陛下。
皇宫门外,崔束取出令牌,通报一声后,便大步向着里面走去。
在一处走廊,他被赵甫赵公公拦住了。
“崔使司,您这急急忙忙的进宫,有什么事吗?”赵公公一脸关切地问道。
崔束见到是赵公公,心中一喜,赶忙说道:“赵公公,你来的正好,快带我去见陛下。”
说着,便拉着赵公公往里走。
“等等!崔使司,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您先和杂家说说。”赵公公一脸疑惑地问道。
崔束心急如焚,说道:“前线出大事了,你快带我去见陛下。”
“这……”赵公公面露为难之色。
崔束见状,心中一紧,问道:“赵公公,陛下不方便吗?”
赵公公无奈地说道:“崔使司,你也知道,最近陛下为了晋、魏两国的事情非常头疼,这才刚刚休息。要不,您去找福王如何?”
崔束思索一番,还是摇了摇头,说道:“不行,这件事必须要陛下拍板决定。”
见到赵公公依旧有些为难,他当即说道:“赵公公,你放心,如果陛下怪罪,就说是本官执意要见陛下,与你无关。”
“崔使司,看您说的。边关情况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