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风云遮汴梁

    夏日的中原大地,暑气如潮。m.mankewenxue.cc

    

    汴梁城的街巷里,闷热的风裹挟着不安与焦躁,肆意流淌。

    

    百姓们三五成群,聚在街角巷尾,低声议论着前线传来的消息。

    

    虽然魏国朝廷严厉封锁这些消息,但百姓们还是通过自己的手段得知了只言片语。

    

    十几万魏军精锐尽失,两员大将战死,一位下落不明。

    

    唐国的两路大军,正气势汹汹地朝着汴梁城逼近。

    

    城门口处,魏军士兵们神色凝重,盔甲在烈日下泛着刺目的光。

    

    他们手持长枪,目光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进城的人,严查细问,不放过任何可疑迹象。

    

    往日的喧闹与随意被紧张的气氛所取代,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如临大敌的意味。

    

    只是他们脸上的神色,却透露出了深深的疲惫与绝望。

    

    他们知道,以如今城中的兵力,很难抵挡唐军即将到来的进攻。

    

    所以,大魏完了。

    

    城墙上,巡逻的士兵脚步匆匆,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们时不时望向远方,眼神中充满了对唐军来袭的担忧。

    

    城内的街道上,百姓们行色匆匆,脸上满是惶惶之色。

    

    平日里热闹的集市,如今也少了几分喧嚣。

    

    摊位上的货物虽依旧摆放整齐,却少有人问津。

    

    卖菜的大娘,望着无人光顾的摊位,暗自叹气;卖布的伙计,百无聊赖地坐在店门口,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

    

    乡绅世家的府邸内,气氛凝重压抑。

    

    族中长辈们围坐一堂,眉头紧锁,商讨着应对之策。

    

    有人主张举家南迁,提前逃往唐国,暂避风头,等战事结束了,再回来。

    

    有人则认为应囤积粮草,紧闭府门,静观其变。

    

    争论声此起彼伏,却始终没有一个定论。

    

    官员们在衙门内,也是一片慌乱。

    

    往日的威严与从容不复存在,有人在屋内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如何向百姓交代;有人则在翻阅公文,试图寻找一丝转机。

    

    往日的推诿扯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与迷茫。

    

    皇宫深处,李荣泽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难安。

    

    前线的战败让他方寸大乱,吃不下饭,喝不好水,连觉也睡不安稳。

    

    看着满桌的珍馐佳肴,他却毫无胃口,心中被无尽的焦虑填满。

    

    赵公公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劝道:“陛下,龙体为重啊。这天下还等着您来主持大局,您要是垮了,这魏国可怎么办呢?您多少吃点,才有精力应对眼前的困境呐。”

    

    李荣泽内心苦笑一声:天下,这哪里还有大魏的天下。这天下,即将变成那军户之子的天下了。

    

    他心烦意乱地摆摆手,说道:“宣邓渊、刘振等几位大臣入宫。”

    

    “遵旨!”赵公公无奈,带着急忙太监出宫传旨。

    

    片刻后,邓渊等人神色匆匆地来到御书房。

    

    李荣泽急切地问道:“唐军现在到哪里了?”

    

    崔束上前一步,躬身回道:“陛下,西面的唐军被阻拦在了虎牢关,但东南方向的唐军已经打到杞县了。”

    

    李荣泽闻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声音不自觉地提高,问道:“诸位爱卿,现在该怎么办?”

    

    邓渊拖着老迈的身躯,艰难地起身,颤声道:“陛下,当务之急是稳定汴梁的人心,让百姓们看到咱们坚守的决心。然后筹备军备,抵御即将到来的唐军进攻。”

    

    李荣泽听后,眉头皱得更紧,心中暗自思忖:这不过是寻常之策,哪能解我燃眉之急?

    

    他满心失望,转头看向其他人。

    

    崔束见状,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依臣之见,不如迁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