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盛夏金陵

晋国的核心重臣,竟然没有反对,反而是一副配合的模样,这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正常来说,皇帝是不会放弃都城的。



    都城被他国占领后,基本等同于灭国了,会对全国的士气造成巨大的影响。



    可惜,他们忽略了晋国的特殊性。



    晋国除了中原的领地外,还有大片的草原领地。



    这注定了与传统的中原王朝不同。



    而李继义与晋国的大臣也不是全是中原人士,对于舍弃都城,没有心理负担。



    只要皇帝还在,中枢还在,晋国就依然存在。



    如今,有了李继义作为榜样,宋永策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非常有可能舍弃长安,逃往西北的姑臧。



    对此,周元郑重的向苏宇保证道:“陛下放心,微臣回去后,定会对《北斗星计划》进行修改,保证凉帝跑不出关中。”



    苏宇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让周元离去。



    在唐军大部转入休整的时候,一个声音开始在金陵流传开了。



    那就是,要求苏宇北巡。



    理由是,中原先是遭受了战争的洗礼,后来又遭遇了一场动乱,现在中原人心惶惶,皇帝北巡可以安定人心。



    这个理由听着合情合理。



    不过,这个理由的背后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苏宇迁都。



    因为,晋国已经被赶到了草原,关中的凉国也蹦跶不了多久,天下即将归于一统,这个时候,大唐的都城还是南方的金陵,就有些不合理了。



    尤其是对于北上的士人、官绅而言,更是如此。



    现在朝中的大部分岗位都被南方的士人垄断,这让他们感到了不满。



    于是,在听闻苏宇命人驻守洛阳的老皇宫后,纷纷起了心思。



    南方的士人听闻这个消息自然纷纷反对。



    迁都洛阳,就意味着大唐的政治中心北移。



    如此一来,南方士人的地位就会大幅下降,尤其是金陵人士,他们现在可是天子脚下的京城人。



    都城变成洛阳后,他们就只是普通的大唐子民了,了不起也就一个陪都人士。



    但陪都能和都城相比吗?



    很明显不能。



    于是,在金陵、华亭、广陵、广州、汴梁城等大唐的主要城市,对于此事议论纷纷。



    尤其是金陵,经常可以看到南北士子先是激烈的辩论,而后甚至大打出手。



    面对这一舆论,苏宇保持了沉默。



    刘明远,周元等朝中大员也没有发表任何建议。



    就这样,在一片纷纷扰扰中,时间来到了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