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其他小说 > 大唐十万里 > 第742章 从刀耕火种到曲辕犁

第742章 从刀耕火种到曲辕犁

    张楚自然明白他话中的意思。www.moweiwenxuan.cc



    只是,不置可否。



    大唐的耕作法子,继承于前隋的发展,贞观年间,其形制和方式,和前隋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只是,铁器比前隋更广泛些,牛耕的数量,更多些,至于其他根本性的改变,尚且没有进步。



    长安,乃是天下的中心。



    这里的耕作法子,已在这里居住了大半年的张楚,自然明白。



    去年秋收时,从长安到神仙里这路上,能见到连天蔽日的农户翻耕土地。



    牛耕在前隋成为了主流,而到了大唐,则是更进一步的普及,张楚能看到,广袤的田地上,随处可见的‘二牛抬杠’。



    这是耕作的一种法子,言曰:耕田用三尺犁,格长丈余,两牛相去七八尺,一佃人前牵牛,一佃人持按犁辕,一佃人秉耒。



    百牛竞走的场面,也着实壮观无比。



    不过,这画面对张楚的最大冲撞,却不是具体的画面,而是来自于精神文明之上的感慨。



    自农耕出现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一直尝试着无数的法子,只求能够更好更快的栽种,培育。



    从刚开始的刀耕火种,从刚开始的用利石,骨头,慢慢的到定居,到会利用起更锋利的青铜农具,再到后来的铁农具。



    以至于更甚一步的利用畜力!



    这一步步走来,更迭,所付出的时光,已是经历将近五六千年。



    多少代人的智慧探索和叠加,才铸就了盛大的,繁荣的大唐!



    张楚深吸口气,伸开了双臂,朝前走去。



    走到水渠前时,张楚躬身,把手伸进了去年过万众百姓所开辟出来的水网。



    冰凉。



    刺骨。



    天已转暖,不过被冰层覆盖了一个冬天的河水,还没有暖过来。



    “走。”



    张楚随意的把手在身上拍了拍:“去找老孙头。”



    已从水车作坊,发展为综合性工厂的秦川木制作坊,距离上一次张楚来的时候,更宽阔了几分。



    学徒木工,也更多了不少。



    不过,张楚瞧了瞧,多半部分工人还是在制作着筒车,其余杂七杂八的产品虽有,但比重并不大。



    “公子!”



    正奔波于作坊之中,指点着的孙立海见到张楚,立马跑了过去。



    “公子,来之前怎么不让胡里长派人来说一下?”



    “你看这里······有些乱。”



    “快快快,公子,快进屋!”



    老孙头邀请。



    张楚颔首,笑吟吟的跟着他走进了后院。



    老孙头的儿媳端来了刚沏的热茶,是桂花茶,这是刘氏安排的,她知道公子喜欢饮桂花茶,除了大食堂常备外,其余的几处作坊里,她也派人送了不少。



    备着。



    以好当张楚去的时候,可以畅饮。



    “这作坊,最近怎么样?”张楚笑着问道:“我看外面,还是以做筒车为主?”



    老孙头连连点头:“回公子话,这不就要春耕了吗?好多庄子,好多大户,都想着在春耕前,立起来以供自己使用的筒车。”



    “另外就是,北山那边,褚山长也发来了不少订单,要立于渭水河畔,以供北山生产和生活所需。”



    “其实,这单子,自打过了元日,就开始堆积了,按照这势头,上半年,咱们铺子,最少能盈利十万贯!”



    老孙头搓搓手,兴奋道。



    这般所生产出来的价值,说实话,他做了一辈子的水车,不,应该说祖祖辈辈做了一辈子水车的先人们都加起来,也比不过这个作坊。



    不过,尽管如此,老孙头也还是忍不住的叹了一声:“不过,公子,别看咱们这作坊里的订单堆积,其实,长安好几处作坊的订单,都是如此。”



    “咱们的筒车,已经有作坊开始仿制了。”



    “而且价格,还要比咱们的低一些,所以······抢走了咱们不少的客源,实属可恶,但,没有办法。”



    大唐可没有什么知识产权保护。



    你能做,是你的本事,人家能仿制出来,其实也算是人家的本事。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