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新手工程师

    “哦,祝教授您说得没错,我确实想到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用来计算液固高速撞击时的表面相互作用。”他答道。

    

    林哲彬和祝意对视一眼,满是惊讶。

    

    特别是祝意,她原本只是随口一说,为了缓和丈夫刚才的反驳语气,并未料到许宁竟真有这方面的见解。

    

    然而,事实摆在眼前,祝意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年轻人,她的表情也变得认真起来。

    

    实际上,许宁心里清楚,自己的确没有太多表面物理的专业知识。

    

    重生后,他通过几个重要项目的成功积累了260个科研点数。

    

    但人总是渴望更多,尤其是在不依赖系统的情况下,他靠自身完成了不少研究,便萌生了尝试利用系统的想法。

    

    在构思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后,他打算向系统寻求更详细的指导,这需要消耗科研点数。

    

    如果时间紧迫想要立刻得到答案,则需支付十倍的点数。

    

    不过,在此之前,系统会先评估他的思路,只有当思路可行时,才会询问是否愿意支付点数继续深入。

    

    即使是免费的评估,其价值也不可估量——它能确保研究方向的大致正确。

    

    如果把付费功能比作一位随时提供帮助的完美导师,那么免费功能就像是指明道路后放手不管的放养式导师,但这已经足够让他有所依凭。

    

    这次,许宁正是借助这一方式确认了自己的想法行得通,然后决定试试能否仅凭自己和少量外部援助解决一个非专长领域的问题。

    

    结果,他还是选择了花费30个点数开启系统的辅助,用一声轻咳掩饰了接收信息时的一瞬恍惚。

    

    接下来,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准备分享自己的见解:“其实,我的想法是……”

    

    林教授提到,传统的vof法和ls法在处理过冷液滴撞击固体后结冰的问题时存在不足,因为它们依赖于流体连续性和n-s方程。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新的方法,比如基于牛顿力学和耗散-涨落定理的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来模拟这一过程。

    

    “祝教授,您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许宁问道。

    

    “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祝意教授轻声重复着,一边整理着头发——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作为一名表面物理学专家,祝教授对分子动力学模拟并不陌生,也熟悉耗散粒子动力学(dpd),即一种近年来提出的用于模拟介观粒子行为的方法。

    

    但她对于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却不太了解。

    

    dpd使用的是粗粒化粒子,代表一组分子而非单个原子或分子,这大大简化了系统描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适合于介观尺度的研究。

    

    然而,如果多体指的是进一步扩大研究尺度,那么就可能违背了dpd减少复杂性的初衷。

    

    带着疑问,祝教授决定向面前这位来自182厂、专注于运8飞机除冰装置改进的年轻工程师请教。

    

    “你能解释一下,你所说的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与我所知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有什么不同吗?”

    

    此时,许宁刚刚整理完关于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dpd)的知识,他意识到这种新方法对状态方程进行了革新,从而导出了不同的控制方程。

    

    在dpd中,保守力是纯排斥性的,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使得粒子最终均匀分布。

    

    为了更清晰地表达这一点,许宁拿起纸笔写下了dpd的状态方程:p= kt+ a^2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帮助林教授和祝教授理解,也加深了自己的认识,并记录下了dpd的核心原理。

    

    在这个方程中,流体密度的最大指数是二次,但要准确描述液体内部的压力,我们需要一个包含密度三次项的方程。

    

    因此,用这种形式的方程来模拟有自由液气界面的系统,在本质上是有局限性的。

    

    听到这里,祝意的眼神突然焕发了光彩。

    

    尽管许宁还没有开始讲解新的知识,但他已经能够清晰地解释这个前沿领域的理论框架——动态粒子动力学(dpd),并且直接指出了它最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