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超级巨头

    近年来,机电二局和其他军工单位一样,面临着诸多挑战。m.zhongyuege.cc

    

    然而,成功研发霹雳11并将其与国产战斗机配套出口,几乎成为了他们扭转局势的唯一希望。

    

    在军火市场上,弹药虽不像装备那样引人注目,但在利润率和交易额上,往往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飞机的买卖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的合同通常包含未来数年甚至十多年的维护服务。

    

    如果买家对升级不感兴趣,那么这笔交易往往就成了一次性的。然而,弹药是另一种情况。

    

    弹药属于消耗品,即便没有战争,每年的常规训练也会用掉不少。

    

    对于那些缺乏强大军事工业能力的国家来说,补充弹药只能依赖原供应商。

    

    因此,对于机电二局而言,霹雳11导弹有潜力成为一项长期盈利的产品。当然,这建立在能够销售先进战斗机的基础上。

    

    因为老旧机型如强5或歼6的用户,根本不会考虑中程导弹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90年代末,没有超视距空战能力的战机在市场上已经难以找到立足之地。

    

    所以,霹雳11的成功定型不仅对其自身意义重大,也促进了整个航空工业的进步,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当天晚上,在鼎新基地的招待所内,参与测试的团队举办了一场小型庆祝晚宴。

    

    当酒意渐浓时,许宁注意到身边的郭立强开始有些站立不稳。

    

    深知在这种氛围下直接阻止饮酒无济于事,他巧妙地将郭立强拉到门口,转移话题至导弹的专业讨论上。

    

    “郭总,这次霹雳11的靶试无疑会非常成功,我想知道你们接下来打算怎么做?”许宁问道。

    

    听到专业问题,郭立强立即放下酒杯,似乎瞬间清醒了许多。

    

    “半主动雷达制导技术已接近极限,我们计划更换导引头,开发b、c两个新型号,其中b型采用红外制导,而c型则使用主动雷达制导。”

    

    他继续说道:“此外,目前40公里的射程显得不足,如果我们能换用新的推进剂,理论上可以将射程提升50%。”

    

    许宁听完后陷入了沉思,认真思考着这些改进的可能性。

    

    郭立强对于导弹发展的大方向判断准确无误。

    

    增加射程和升级制导系统,正是解体后的某国对R-27系列导弹进行改进的核心路径。

    

    最终,该国推出了R-27AE和R-27E型号,这些新版本与早期型号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然而,尽管进行了诸多改进,R-27系列仍然难以匹敌从一开始就更具优势的R-77。

    

    同样,在华夏的洛阳空空导弹研究院612所,董秉印总研发师也早早开始了主动雷达制导技术的研究。

    

    按照历史轨迹,他应该正在收集R-77的技术资料,并将这些知识精炼后应用于自己的项目中;

    

    最终在2006年左右成功开发出了超越前人的霹雳-12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而许宁的存在,显然加速了这一进程。

    

    面对基于AI-7研发的霹雳-11,想要直接对抗更加先进的霹雳-12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即使更换为最新的主动雷达导引头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

    

    因此,转换思路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于是,许宁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你们是否考虑过扩大霹雳-11的应用场景?”

    

    “如何做?”对方好奇地问道。

    

    虽然郭立强隶属于航天部门,但鉴于许宁之前间接提供的帮助,他愿意倾听这位同行的意见。

    

    “军队的需求并不仅仅局限于空对空导弹。”

    

    许宁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杯子轻啜了一口葡萄汁,然后列举道:

    

    “空军的防空部队装备陈旧,只有少量性能落后的红旗-61防空导弹和双37毫米高射炮。

    

    我们可以基于霹雳-11开发一种成本更低、类似红旗-7的短程防空导弹,满足防空需求。”

    

    “此外,考虑到霹雳-11体型较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