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武侠修真 > 楞严经修学法要 > 第11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11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东西啊!就是我这一念信心,本来具足常乐我净嘛!我为什么一定要向外攀缘呢?我可以回到我的家,我的家里面,有种种的珍宝让我受用的。所以他这个时候,开始直下承当,不复疑惑。

    他开始知道: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原来我无量无边的功德,那种觉性、那种功能德用的体性,并没有丧失。他就直下承当,而且没有任何的疑惑。比方说知冰即水,虽然它现在还是冰,但是他知道,它总有一天一定可以变成水。

    我们看这个菩萨戒,你会发觉一件事情——

    其实你受了菩萨戒,不是只有菩提心而已。你要知道,严格来说:

    菩提心它要有空正见的基础。菩萨要有智慧,不只是一股脑的热诚,不是的!你要以智慧来做基础。

    一个人对于你的心性,直下承当,在你的生命当中,你就不能够说:我做不到。不能这样讲。你看很多人,讲要怎么样…研究佛法…,我做不到!你听他讲这一句话,就知道这个人还活在攀缘心。

    受了菩萨戒的人,只能说:我慢慢改。你怎么能够说我做不到呢!

    一念心性是清净本然,你用什么样的思考?——如果一个人经常说我做不到!这个人就很难进步了,你看他三十年后…你看他这个样子,还是这样子。你看有些人学佛,学了几十年啊,好久不见了,跟他一见面、跟他谈…哎哟,老样子。还是这样子。在无量无边的执着当中,增加一些善业,如此而已,本质没改变。但事实上,我们看到很多的学佛者,真的…三年不见、甚至一年不见,整个个性完全改变过来。有些人他坐的车啊是高铁,速度之快啊,他生命的改变之快。同样两个人烦恼很重,有些人是很快的脱离烦恼,有些人是在烦恼中一直转不出来,你的思考模式有问题。如果你要经常告诉自己:我做不到!那你就完了。从今以后不要讲这一句话了。从今以后你要说:我慢慢改、我慢慢修。我总有一天可以达成…

    我慢慢改表示什么?你的心量是开阔的嘛!一个人有没有承当心性,就看讲这一句话──你要讲得出来,你真正在佛菩萨面前,大声的讲出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你凭什么说:烦恼无尽誓愿断,凭什么?凭的就是烦恼不真实——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所以你今天研究《楞严经》之后,去受菩萨戒,你发的愿,会很真实,一点都不心虚的。你可以很明确的在佛菩萨面前宣布:我就是要往这个方向走,这叫直下承当,这个就是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

    当然这个地方还没有修行,但是这个人已经成就大乘的菩萨种性。以印光大师来说,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呢?法王座下添新生,王子坠地,功超群臣。他已经生长在国王的家族,虽然是一个婴儿,什么事也没做,但是你不要忘了,他是国王的种性啊!是这个意思。在一起了,这是第二个名字信心。

    (三)观行信心——若能念念观此心性,知其念即无念,不起无明诸颠倒惑。

    观行就是你的心开始去回光返照,你遇到事情会怎样?…当然我们遇到事情,一个人开始明心见性、开始直下承当真如以后,他的内心还是在打妄想,妄想一个都没有少。但是他面对妄想的时候,态度不同了。会怎么样呢?他观照真如的过程当中──

    知其念即无念,第一个念字,就是我们生灭的妄想。他观察这个妄想的本质,就是不生灭的心性。怎么观呢?前面佛陀有说过,你遇到妄想来干扰你的时候,你就问它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是啊!你就问它的根源,因为妄想最怕你问它这一句话。身为一个妄想,它就是一个没头没尾。它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它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古人说: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妄想是善于伪装的一个东西,它没有一个实体,没有实体的东西…你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嘛!因为它没有一个来处,这个时候妄想自然就会消灭了。

    不起无明诸颠倒惑。这个观行,过去我们在佛学院的时候,我们在作僧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会要求研究部的同学,要定期的闭关。闭关之后…出来,我们会跟他面谈,考核他的结果。后来,我们在做僧教育的时候,发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闭关刚出来的人,他很怕受到干扰,比没有闭关之前,更怕干扰。那我们就找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子呢?结果我们发现一个答案,就是说,你一闭关,你发觉你也是这样功课做得多,你内心会有一种寂静的相状出来。这个有没有错,当然没错,功德相嘛。但是很多人不修理观、他不回光返照的时候啊,他住在寂静相,那糟糕了。一个人住在寂静相,就很讨厌那活动干扰的相状,那你这样子就变成冰块,那你就被定型了嘛。你的内心就被定义做寂静相,那你什么都不能动啦,那你修行干什么呢?你不能广度众生啊。所以说:他的问题点不是寂静相,而是你要知道寂静相从什么地方来?是那一念心性!你要安住一念心性!

    我们这一念心性,经过修行戒定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