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吸一口气,又由衷感慨道:“读书读的再好,也不过是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对各种事情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想要处理得当,还需要不断的累积经验才能得心应手。”
“这一次听政,孙儿收获很多。”
朱允炆说完,一脸虚心的态度,让朱元璋很是欣慰,便道:“你能如此,不骄不躁,咱很满意。”
“那你说说看,你对水灾的时候,有什么看法?”
朱元璋拿起受灾程度统计的册子,道:“户部拨一半粮食过去,也不足以救济所有灾民,而且,还是限于永嘉县一个县的百姓,如果大水把附近其他县也给冲了,那就算是把户部的储备粮全拿出去都不够。”
朱允炆接过朱元璋递来的册子,看了一会,就道:“所以工部和户部的人,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永嘉县,加紧修筑河堤,防止大水泛滥。”
“基本上,刚才各位大臣的建议已经是最优解的了,至于粮食方面,户部另一半的储备粮先不动,先让监察御史暗访决堤原因的同时,再统计一下受灾范围和人数,是否和温州知府上报的一样,在看救济粮是否足够。”
“如果不够,孙儿以为,可以动用一部分军粮,国以民为本,赈济灾民,防止百姓死于天灾才是首要。”
“孙儿愚见,请皇爷爷批评。”
朱允炆说完,就默默的站在一旁,眼角余光小心翼翼的注意着朱元璋的表情。
朱元璋拿起三本册子,在手中摩擦,脸上露出沉思之色,最后,面露一丝淡笑,看着朱允炆,道:“你很聪明,就这样,你回去吧。”
朱允炆行礼告退之后,朱元璋慢慢的收起了笑容。
如今大明是两面用兵,西南土司叛乱再用兵,北元那边也再集结兵力,但是他认同朱允炆其中的一个意见,就是必要时,动用军粮。
“出宫。”
朱元璋站起身来,拿着那三本册子,离开了谨身殿。
他很想跟雄英聊聊。
所有人,在他面前都是谨小慎微的,只有妹子,朱标,雄英不会。
但是老大那个糟心玩意,大多时候只会气他,只有雄英才会让他感觉到轻松。
朱允炆从石墙后面走出来,看着朱元璋远去的背影。
他嘴角翘起,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喃喃自语:“我朱允炆稳操胜券。”
朱英站在亦忘川门口,心满意足的看着远方,商品很快就被抢购一空,速度之快,让他都感到意外,几乎是一个时辰之内就被买完了。
特别是镜子,一百个手工镜,那些来捧场的人就已经人手一件带走了,这还是他特意吩咐,每人只能买一件。
不然后面进来的人,怕是看不到镜子的,还是要让手工镜的名声传播出来,就需要外面的人买一些出去。
“这画是你画的?”
徐妙锦走到朱英身边,手中拿着手工镜,指着摆在门口的水彩画。
“这种画,我从来没见过,好漂亮。”
徐妙清也是凑过去,仔细的观摩着。
徐膺绪站在一旁,看着那水彩画,也感觉这画确实很好,要是愿意卖,恐怕不会比镜子便宜。
因为已经有很多才子佳人,找朱英问价格了,只不过都被回绝了,表明这一幅画是非卖品。
“一幅画而已,是特意画出来,宣传手工镜的。”
朱英不在乎的摆摆手,先后世,烂大街的东西而已。
“那你还是有些才华的。”
徐妙锦称赞一笑,又收起笑容,冷眼道:“终于被我发现你唯一的可取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