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好,这件事你办的不错。”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

    “臣叩谢陛下赞赏,身为臣子,为陛下办事,为大明办事实乃职责所在,分内之事,实在是不敢受赏。”

    李景隆深知为官之道,便立刻笑道。

    “好,那就不赏了,你还年轻,以后有你立功的机会。”

    朱元璋一句话,顿时让李景隆脸色一顿,然后有点默默退回人群。

    “永宁江修好了,嗯……不错。”

    朱元璋斜靠在龙椅上,手中拿着一本册子摆了摆,继续道:“那个工部治水的工程,也干的不错,初步来看,移植树木,确实是让河道两边的泥土更加牢固了,其他方面也不能懈怠,这是一个大工程,黄河两岸这么多河流,还有源头,横跨几个省份,要扎实一点。”

    “这都是陛下的主意,太子殿下主办,臣等只是协办罢了,后面的工程一定严厉督办。”

    秦奎和练子宁立刻站出来作揖。

    “这也不是咱的主意。”

    朱元璋指了指站在左边的朱雄英,道:“上次咱说是皇孙给的法子,就是皇长孙。”

    百官闻言都是侧目朝着朱雄英看去,大家都以为是朱允炆出的主意,没想到是皇长孙的主意。

    “皇长孙殿下真是天纵之才,臣佩服!”

    蓝玉第一个站起出来捧场。

    “不错,臣也觉得。”

    常茂也跟着附和一声。

    “不错,不错。”

    一众武官齐声附和起来。

    臣看皇长孙殿下英明睿智,没想到还有治河之才,实在是惊为天人。”

    李景隆也是心里震惊非常,不止是这个事情,更多的是朱雄英本人居然活了,不过看到这么多武臣勋贵都支持皇长孙,他当然也要合群,有疑问也要压着。

    “呐,你们呢,有什么想说的?”

    朱元璋看向文官那边。

    “皇长孙殿下大才,臣等佩服之至!”

    文官们立刻笑着拍马屁。

    “还有呢?”

    朱元璋问道。

    众人沉默不语。

    操!

    朱雄英看着这群文官,心里暗骂一声,这不摆明了,皇爷爷想立他为皇太孙嘛。

    这群狗日的文官,故意装傻是吧,你们扶持的朱允炆下台了,心里不爽是吧。

    “臣建议。”

    练子宁站了出来,道:“皇长孙殿下尚年轻,让大儒再教导两年也更为稳妥。”

    “那你有什么人推荐,黄子澄就算了,自己都德行有失。”

    朱元璋眉头一皱。

    “汉中方孝孺,素有贤名,文学才识过人,可以召为东宫伴读。”

    刘三吾站出来举荐道。

    “臣附议。”

    齐泰这时候也站了出来。

    朱雄英眼神一凝,看了齐泰一眼,没有说话。

    “嗯……”

    朱元璋没有跳过这个问题,拿出另一本册子,道:“这是前些天,你们联名上书的本子,要求咱裁撤锦衣卫镇抚司诏狱。”

    说着,他打开看了起来。

    众人都是脸色凝重起来,看着陛下的眼神都开始紧张起来,虽然他们知道镇抚司大概率会被关闭,但也不由得心里有点慌。

    “前几天,黄子澄被打了,大家知道吧?”

    朱元璋突然笑着看向大家,又道:“那些歹徒特意埋伏在他家外面的胡同口拐角处,明显是蓄意伤人,还蒙着面,应天府的官差都抓不到人。”

    “这不,案子破了,镇抚司破的。”

    朱元璋继续道:“这说明镇抚司处理一些艰难神秘的凶案,还是很厉害的,你们说的陷害忠良,咱看不属实。”

    这话一出,百官顿感意外。

    “启禀陛下!”

    詹徽抓准时机站出来,从袖口里拿出一本册子,举过头顶,道:“臣以为锦衣卫除了惩治贪官之外,也可以追缉凶悍的歹徒,臣建立保留镇抚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