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3


    听到镇中食堂这几个字,冯叔像打开了话闸子:“我闺女春萍也在镇中食堂打饭,她和你四姑两人玩得好咧,经常和我说你四姑手脚块,做事利索。”

    苏棠也客气道:“我四姑也常夸春萍姨会做事,食堂里人人都喜欢她。”虽然苏棠都没见过这位春萍姨,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夸人总没错。

    当爹的都觉得自家孩子好,也都希望能从别人口中听到关于自家孩子的好话,冯叔高兴地眉毛上扬:“嘿嘿,我家大外孙才厉害呢。马上上初三了,成绩好着哩,成绩有多好?班主任都说他是个考县一中的好苗子!早年我和孩儿她妈只有一个闺女,村里人都笑话我们没香火,我当时就和他们说甭管香不香火的,死了大家都是一把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笑到最后才是真英雄。等我大外孙考上大学了,谁还敢笑我没儿子。”

    在这个人人都重男轻女的村里,冯叔能有这觉悟的确很难得。对比之下原主的娘家显得非常不做人。苏棠说:“是啊是啊,生男生女都一样,主要还是得孩子有出息。生了没用的儿子,生一百个也只会把家里米吃糟了。村里那么多老头老太太,早年儿子一窝一窝的生,老了还不是没一个儿子能靠得住。”

    冯叔听到这话,觉得终于遇到了知音,原本在镇上的路口就要放苏棠下车,摇摇晃晃一口气把人拉到了镇中的大门前。

    白坐人家这么远的车,苏棠有些不好意思,下车时用牛皮纸装了一包爆米花给冯叔:“叔,这个给你大孙子吃,祝他来年考上县一中,以后上个好大学。”

    冯叔见是供销社的牛皮纸包装,摆手不要:“这得好多钱吧,叔就是顺路拉你,费不了多大事,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叔不要你东西。”

    “这不贵,我家里多着呢,叔你拿好,我还有事儿先走了。”苏棠把爆米花塞到冯叔手里,抱着小萌娃下了牛车。

    冯叔手里拿着爆米花,望着眼前一大一小的背影笑了笑,还好是吃的东西他收就收了,要是给钱打死他都不要。

    苏棠带着林星星来到附近最热闹的一条集市,她来得                                                不算早,很多摆卖的小贩已经卖完收摊回家了。即使如此,街上还是很多来往的行人。她揭开盖布,将竹篮垫在上面,用牛皮袋装满了五袋爆米花,爆米花体积大,很容易便装了一大袋。

    她怕林星星无聊,给了她一袋爆米花,让她吃着玩儿解闷。

    旁边同样摆摊的几个妇人闻到甜香味,特地凑了上来,问她这是啥东西。

    苏棠把对供销社老板说的话对她们又讲了一遍,当被问这是什么做的,苏棠摇头说不知道。

    许多人被香味吸引过来,围住林苏棠的小摊子。

    竹篮里面的东西香,旁边的小女娃粉粉嫩嫩,两根小手指拈起牛皮纸里散发着香气的金黄的一粒,放进嘴里鼓起腮帮子吃得津津有味。让人一看就充满食欲。

    “大妹子,这是什么东西啊?这么香。”一个带着小孙子的大婶问。

    苏棠扯着嗓子喊:“爆米花,省城电影院进货来的爆米花,又香又脆的爆米花,一袋五毛,两袋八毛。城里人都爱吃。”

    “大家快来看,大家快来瞧,省城电影院进货来的爆米花,只剩一提篮,今天最后一天,今天卖完了就没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清仓大甩卖,清仓大甩卖!省城电影院进货来的爆米花,买不买都来瞧一瞧,看一看,看看不要钱,闻闻不要钱。”

    苏棠把在二十一世纪学来的卖货口号都讲了一遍,镇上的人一辈子都没听过这种新鲜话,纷纷围观过来。

    虽然镇上很多人都不知道电影是什么,但任何东西和省城沾上边,自然就带了点高档的味道。

    一个妇女说:“大妹子,你也太黑了,这东西咱也没见过,你就卖五毛啊。”

    另一个妇女问:“电影院里的东西,你咋弄来的?”

    苏棠回答她们:“婶子,是一袋五毛,两袋八毛。我家有亲戚在电影院上班,这次回家带了一大蛇皮袋,家里都吃不完呢,这东西在省城卖得可贵了,一块钱一袋呢。我这算亏本卖了。”

    越来越多人被吸引了过来,有人看到林星星吃得津津有味,便俯身问她:“小妹妹,好不好吃。”

    林星星露出两个小梨涡,小脸蛋上还沾着点爆米花屑字,竖起一根大拇指:“好吃呀,特别好吃。叔叔阿姨们都买一点吧。”她很主动地把爆米一粒一粒花分给了在场的人。

    林苏棠见状,又补了一句说:“省城来的新鲜货,买点回去给孩子吃吧,让孩子们也见见省城的东西,以后也考上省城的名牌大学。”

    这年头要是能考上省城的大学,那就是光宗耀祖。

    “小姑娘,你这嘴真会说,给我来一袋。”五毛钱说多不多,许多有孩子的大人都愿意给孩子掏这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