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债主卖女-真诚坦荡

    万千笑着应好。

    她以为梁如霜的意思是偶尔给她带些小零嘴。

    没想到后来的半个月里,她每次给宴云霆送饭,都会带她的份儿,有时甚至会有专门为她带的蜜饯果子。光是柑橘类就有温柑、金桔好几种。

    菜色就更不用说,鲤鱼焙面、羊舌签……各种珍馐,数不胜数。

    白吃白喝一段时间后,弄得万千都有些不好意思。

    听说梁如霜喜欢荷花,万千便算着她要来送饭的日子,大清早就跑去池塘里摘下秋日最后的骨朵。

    这日退衙后,她便坐在院中石凳上等待。脚边水桶中,放了一把还未绽放的青莲。

    “还钱!姓宋的!你不还,我就每天都来,看你怎么躲!”

    大理寺门口的叫喊声吸引了万千的注意。

    那是一个蓄髯的中年男子,正指着大门内叫骂。他衣衫不算整齐,是一件略发白的熟罗长衫。

    “又是他。”

    “宋大哥也真是,赌就算了,还让债主追到大理寺来。”

    官吏从万千身边经过,低声议论道。

    宋大哥。

    这个名字自铜矿倒卖案告破,万千便很少听到了。正如宴云霆所说,自那以后,宋大哥再也没有在大理寺出现过。

    虽然不知道宋大哥欠了他多少钱,看这债主愤懑着急的样子,仿佛要了他的命。

    万千估摸着梁如霜快到了,怕她受到惊吓,起身去门口接她。

    刚到石狮子旁边,万千就瞧见了一个带着白纱帽的熟悉身影,她身后的侍女亦步亦趋地跟着。

    显然,梁如霜也被大理寺门口这嚣张的汉子吸引,她刚走近,就挽过万千小声问:“这人是谁?竟然敢来大理寺撒野。”

    还没等万千回答,二人便看见劝阻的官吏忍无可忍,一左一右架着他,将他往远处拖去。

    可就算如此狼狈,此人还是嚣张不改。

    “诶,诶,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我姓卫,我太祖可是开国元勋,你们给我等着……”

    梁如霜道:“我记得开国时候是有一位姓卫的侍郎。若他泉下有知,怕是不想认这个孙子吧。”

    两人一边聊天,一边往里走。

    刚到庭院,梁如霜便发现了石凳旁的荷花骨朵。<                                                她加快脚步,惊喜道:“给我的吗?这个时节,你从哪儿找到的?”

    “京郊翠微湖畔。这应该是今年最后的荷花了。”

    梁如霜伸出白玉般的手,从水桶中抽出一朵,放至鼻下轻嗅,“我很喜欢,谢谢。”

    又转头看向拎着食盒的侍女,“走的时候,记得带上。”

    万千站在一旁,心绪难得平静下来。

    她有七年的刑侦经历。

    对她来说,犯罪侧写的本质是根据现象推演出合理的行为逻辑及罪犯形象。

    经过这些年的刑侦工作,猜测对方心理已经成为她的本能。

    每当有人出现,万千就会面临巨量的信息,她会下意识甄别、判断、推论,甚至反复论证。

    与人交往总会让她很疲惫,但坦荡、不作假之人除外,比如:梁如霜。

    她在与万千来往时,若有事不便告知,也会明明白白地传达,不会转移话题或用谎话掩盖。

    这种相处方式减轻了万千很多负担。

    就比如现在,通过梁如霜组织语句的方式和行为,万千就能很清晰地认识到,她真的很喜欢这个礼物,而不是在礼貌性地回礼。

    万千准确地接收到了这份真诚的愉悦。

    “看到这荷花,我倒想起来了。前几日听说潘楼街上一家布坊出了荷花的新花样,等你休沐的时候,咱们一起去看看。”

    梁如霜睁着明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万千。虽是询问的意思,但言语中却是相信万千不会拒绝的笃定。

    “好。”

    +

    到了休沐那日,二人如约在潘楼街相见。

    梁如霜依旧是那副清雅高贵的模样,所穿的浅黄色百褶如意裙平添几分俏皮。

    万千和往常一样,穿着粗糙的麻衣,漆黑的头发挽成单独的一个髻子,用布带拴在后脑勺。

    两个相差甚远的人走在一块,奇怪却又莫名和谐。

    “走,我们去看看对门那家的衣服,然后去醉仙居吃夜食。他家请了一个西域的厨师,据说他烤的乳鸽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入口还有香辛料和炭火的气味。”

    梁如霜从成衣铺子里走出,将安排一股脑地倒出。

    “她是我女儿,为什么不能卖!?”

    这条街上向来是人潮汹涌,没一会儿,看热闹的人群便将大声吵嚷的男子包围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