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都市言情 > 建国后不准修仙 > 第211章 五行针术出医门

第211章 五行针术出医门

    气氛异常的融洽,双方都有意,所以合作谈的很顺利,还没有等到掌教出面,各方面的细节都敲定好了。www.moweiwenxuan.cc



    等到掌教那边空出时间来,敏喆这边连协议都拟定好了,就等着杨掌教过目后,双方签字盖章就行了。



    大体就是柳源医派三系会轮流派驻人手在茅山道医馆支援,负责坐堂收诊,带训新人,合作研究道门药方,开发茅山当地的药材资源,茅山这边会拿出道藏来共同研究,不定期地邀请其它门派的道医过来交流……



    总之双方都挺满意,基础目的都达到了。



    柳源医派这边的签字代表不是宁思德,也不是大师伯宛书国,而是二师伯郑济诚作为代表签了字。



    持林对两人也不是太了解,他还是第一天见到这两个师伯,此时他虽然代表着茅山派这一边,却还是和小柏洪长明还大师伯二师伯带来的几个弟子坐在一起。



    这边也算是他的同门师兄了,若不是因为他,两边人也不会坐在一起谈合作了。



    “说起来我柳源医派和道家也是很有渊源的。”



    大师伯宛书国见二师弟签了字,感慨地笑道。



    “哦?愿闻其详。”



    杨掌教心情愉快,并不仅仅是茅山药门雏形已成了,而是因为从昨晚得知了持林已经晋阶突破后,他的心情就一直激动着没有平静下来过,茅山复兴有望啊。



    今天不管是谁和他说话,他都面带笑容,极是平易近人,和以前那严肃模样判若两人。



    宛书国见杨掌教很是配合,他也就更有了表达的欲望,这也是一种拉近感情的机会嘛。



    “我们柳源医派传到现在也不过才第三代,创始人就是我们师父郑浦生,也就是二师弟的父亲。”



    郑济诚微笑地点点头,没有插嘴,谦和地坐下,不抢大师兄的风头。



    “战争年代,我们师父那时还年青,做为国民军的战地医生,在战场上救治受伤的军士。



    就是在那时,遇上了一个道门的医生,一手的针灸术出神入化,挽救了许多受伤军士的生命。



    当时战争激烈,每天的伤亡军士很多,多一个医术好的医生就能让受伤的军士多一份活命的机会。



    那位柳姓的道医高手,见我师父天分出众,就在战场上指点了师父医术,将五行针术相传。



    只是战场动荡,之后他和柳道医失去了联系,以后再没有他的消息。



    虽然没有拜师,但我师父也算是那位柳道医的门人弟子。



    所以师父凭借这一手五行神针成为名医,开山立派后,感念柳道医,就将本门取名叫柳源医派,让我们这一派的后人,都要时时记得这位为国为民的柳道医。”



    “国难当头,道士下山救世,曾经我茅山三宫五观,人去观空,全都下山抗战,战争平息后,回山者十不足一……他们都是英雄。”



    杨掌教也是感叹一声,“当时听前辈们说起战争时,牺牲在战地上道门先辈不知凡几,也不知道这位柳道医是哪门哪派哪座宝山的,希望他能平安回山了。”



    “听我父亲说,只知道他是姓柳,是广东那边人,别的就不知道了,哦,父亲还说过,那位柳道医曾经提起过,他的炙术比针术更强,只是战场上缺少材料,灸术又没有针术来的快,所以只传了五行针术给父亲。”



    郑济诚补充道。



    “哦,艾灸术吗?又是广东人,又会艾灸,他不会是鲍氏医门的门人吧?”



    “鲍氏医门?”



    柳源医派的一众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医者门派。



    无论是宛书国郑济诚还是宁思德,他们三人哪个不是江南一地的名医,对于国内的医者名门哪怕不认识没有交流过,也是有耳闻的,只是这个鲍氏医门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这是道医门派,你们民间医者不知道也正常,这个医门也是最近几年才参加道门交流,贫道也是因为这个医门和南茅山大有渊源才关注的。”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坐在人群中的持林,心道,这个孩子没有回茅山就拜了宁思德为学师,竟然可能还和鲍氏医门扯上关系了,这也是天意啊,真不愧是葛氏后人。



    “说起来,这个医门,和持林也是有关系的。”



    他笑着道。



    “哦?”



    这回轮到柳源医派的人惊讶了起来。



    这么巧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