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之时,为了避免人多暴露,只有颜如和开阳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书房外。透过窗户,他们看到白景帝坐在凳子上,睁大眼睛在发呆,毫无精气神可言。
颜如轻声说道:“看来白景帝真的有什么心事。”他没说出口的是,白景帝真的有问题,怎么看都不对劲。
开阳下定决心,说道:“我们必须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也许我们能帮上忙。”
“六师兄,你觉得白景帝的态度为何会如此?”颜如问道。
开阳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但我会找出答案的。”
颜如点了点头,她的眼中闪过一抹坚定:“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站在你这边的。”
开阳感激的点了点头:“我知道的小师妹,你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他们决定第二天再找机会和白景帝好好谈谈,希望能够了解真相,并提供帮助。
和众人暂时分别后,为了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尽管是晚上,夜深了,开阳还是决定去找自己的母后,希望能够从母后那里得到一些线索。他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父皇的冷淡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
他轻手轻脚地穿过了曲折的回廊,来到了母后的寝宫,发现母后并没有安寝。
进了皇后的寝宫,皇后坐在窗边,手中轻抚着一只金丝绣成的锦囊,眼神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她似乎早已预料到开阳会来,轻轻地招了招手,示意他靠近。
“母后,父皇近来对我越发冷淡,我实在想不出原因。”开阳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害怕面对即将到来的答案。
皇后叹了口气,她的眼中闪过一抹忧虑,“你父皇近日确实有些不对劲,但他什么也不愿意告诉本宫。对本宫的恩爱也不复从前,跟换了一个人似的,根本不愿意搭理我,他已经很久没有来本宫的宫里了。”
说着拿出了一卷明黄色的卷轴,说道:“既然你今天问了这个问题,那这个就给你吧。”说完把卷轴递给了开阳:“这是你父皇前阵子给我,说要是他有什么事,就把这个交给你。”
开阳心里一紧。
其实在母后拿出卷轴的时候,他就知道那是圣旨,心里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双手微微颤抖接过圣旨,徐徐展开,目及所处,泪如泉涌:
【朕自登基以来,承天命,抚万民,夙夜忧勤,以求社稷之安,百姓之宁。今朕念及国本之重,储君之选,乃国家之根本,万民之所系。朕有嫡皇子司徒明远,品德兼优,才识过人,深得朕心与朝野之望。
司徒明远,自幼聪慧,勤勉好学,习文练武,皆有所成。其性仁厚,待人以诚,能体恤民情,广开才路,实乃国家未来之栋梁。朕观诸子之中,无人能出其右,故决意立司徒明远为皇太子,以承大统,继往开来。
一切国事,皆可由太子司徒明远总摄。百官当尽心辅佐,共商国事,以安社稷,以慰朕心。太子当以天下为己任,勤政爱民,广开言路,选贤任能,务使国家昌盛,百姓安康。
诸卿当遵之勿违。若有违抗者,诛之!
白景帝御笔亲书 盖章】
皇后也默默垂泪,她又从身旁的紫檀木盒中取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递给了开阳。“这是你父皇留给你的,他说一定要交给你。”
开阳接过盒子,是上好的紫檀木制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他轻轻打开,里面是一个雕成了白虎形状的上好羊脂玉,跟城里那个雕塑一样,白虎的形态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跃出盒子。最引人注目的是,白虎的嘴巴微微张开,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秘密。
凝视着这个白虎的雕像,开阳心中有了隐隐的猜想,这恐怕跟白虎神兽有关系。
在皇后依依不舍的眼光中,开阳带着圣旨和白虎石离开了皇后的寝宫。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但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
开阳的心情如同被乌云笼罩,沉重而不安,他决定去找自己舅舅,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指点,舅舅是当朝国师。
舅舅身为国师,他的智慧和见识都非常人所能及。
然而,国师不知道什么原因被白景帝禁足在国师府,门前守卫森严,白景帝的命令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将国师与外界隔绝。
开阳没有放弃,他绕过了门前的守卫,借着夜色的掩护,轻巧地翻过了高墙,悄然落在了国师府的庭院之中。
庭院中,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斑驳的树影随风摇曳。开阳轻步走向国师的书房,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书房的门虚掩着,透过门缝,开阳看到了舅舅的身影。国师正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一卷古籍,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深奥的问题。
开阳轻轻推开门,轻声呼唤:“舅舅。”
国师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被温暖的笑容所取代。他站起身,走向开阳(明远),张开双臂拥抱了他。
“明远,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