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读卷时刻

    陈斯年和他们聊了许久,其他的一些内容段书瑞都忘了,但是有一番话他记得很清楚——“你们以后要想在朝廷立足,有两点一定要牢牢记住。www.jingfeng.me其一,不要轻易和世家联姻;其二,以后入朝为官,不要随意站队。”



    段书瑞觉得他说的很对。在没有查清局势时就贸然站队,无疑是最愚蠢的选择。



    翌日,陈斯年一家和段书瑞三人一起回到陈伯家。陈伯老两口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儿子,不由得老泪纵横。因为五日后陈斯年要上朝,需要提前到达宫殿外等候,所以他只在父亲家小住了两日。这两日,大家相谈甚欢,陈斯年也告诉了几位师弟殿试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段兄,你还在发呆呢?”崔景信伸出手臂在他面前摇了摇。



    段书瑞这才猛然回神,师父师娘他们也已经挂完红丝带回来了。几人叫了他几声他都没应,这可真是太反常了。



    师娘笑着说:“我打算去殿里再拜拜,你们谁愿意和我一起去?”崔景信连连摇头,陈舒云方才拜过了,也笑着婉拒了。至于陈伯那是更不用说了,他是向来不进殿拜佛的。



    段书瑞向前一步,搀扶住师娘:“我和您一起去吧。”他终于记起来一件重要的事情,他一直想给鱼幼薇求一枚护身符,但是前几次去寺庙都忘了。



    他扶着师娘进入殿里,看到一个身穿袈裟的僧人正坐在大殿的东南侧。趁师娘拜佛的间隙,他走过去,恭恭敬敬地问道:“师父,在下想求一枚护身符,请问何处可以求得?”



    “阿弥陀佛。”僧人双手合十,“护身符都放在偏殿,贫僧一会儿就领施主过去。只需要施主多供奉一些香油钱即可。”



    段书瑞忙道:“这是自然。”



    二人来到偏殿,段书瑞虔诚地拜了佛,又在功德箱里放了一些香火钱。随后僧人从西南角木几的抽屉中取出一枚护身符,交给段书瑞:“施主,这枚护身符是由弘毅大师开过光的,须得贴身佩戴,不可随意摘下或丢弃。”说着,他还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段书瑞仔细地听着,不敢漏过一个字眼。



    护身符小小的,上面系着一根红绳,仔细一闻还能闻到柔和的檀香。想到鱼幼薇那双亮晶晶的眼睛,段书瑞的心情大好。



    段书瑞将其仔细收好,告别了僧人,和师父师娘一行人会合。



    段书瑞三人游玩时,都没有去想殿试的结果。有士子喜欢讲卷,也有士子考后患得患失,段书瑞理解这种心态,然而考试不可能再来一次。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而就在三人游玩的时候,进士科的殿试卷也到了读卷官处。



    学士院位于大明宫右银台门附近,翰林院以南,是大学士们办公的所在地。殿试考卷弥封过后,便由掌卷官送至学士院,读卷官们就在此完成读卷工作。



    阅卷时间紧,便由宰相分卷给另外十位读卷官,这一科共有一百二十名士子,一位读卷官手中便分到了十二份考卷。



    十位读卷官中有七位都担任过往科殿试的阅卷官,对这一套流程自是熟悉。考卷分到之后,众读卷官便仔细看起了考卷。



    读卷官在阅卷完毕后,要评定出考生中的佼佼者。由读卷官所取定的名列前茅者,要送至皇帝“御览”。除此之外,按照规矩,读卷官在阅卷期间不得回家,必须直宿学士院,防止内外勾连。



    读卷官们都是朝中重臣,他们每个人的职责,就是从这十二份考卷中选出一份上佳卷,再由读卷官们共同选出三份供天子抉择的考卷。



    阅卷加读卷统共只有两日,殿试后首日读卷官们必须将考卷阅览完毕,第二日进呈天子,第三日则要放榜,时间可谓十分紧凑。



    申时不到,众读卷官已将各自推选的十二份上卷挑出,放置在桌案上。



    唐代殿试阅卷结果通常分为三级,即甲等、乙等、和丙等。读卷官会用“圈、尖、点”来标记,会在卷后书写自己的名字然后在名字下圈点进行标识。



    阅卷时“圈不见点”,也就是说,若是第一位读卷官判定某份试卷为第一等,第二位读卷官则不能将其判为第三等。而如果第一位读卷官判定某份试卷为第三等,那么这份考卷也没有得到“圈”“尖”的可能性了。这般判定下去,得圈多的士子文章将被纳入荐卷之列,得圈最多者将被大学士们推为前三甲的人选。



    段书瑞的试卷并没有被分到熟人高鹏的手里,而是被分到了大学士林高远手中。



    “嗯,这士子倒是写的一手好字。”林高远暗暗的想道。他又想到自己之前在殿试时见过当今省元,那样丰神俊朗的人物,定然也写得一手好字。



    这篇策问答得十分难得。没有溜须拍马,没有华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