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发俸禄了

    段书瑞听了,睫毛微微颤动着,但最终还是没有睁开眼睛。m.yaxuanshuwu.com



    陈夫人说道:“幼薇,你不进去坐坐吗?”



    鱼幼薇抬头看了一眼天色:“不了,天色不早啦,我也该回去啦。”



    陈夫人将她拉到身边:“那我送你回去。”说着,她将醒酒茶塞到陈伯手上,“老头子,你就负责泡茶吧。”



    鱼幼薇又深深地看了段书瑞一眼,这才和陈夫人离开。



    崔景信看到二人的身影消失在巷子口,这才不轻不重地推了一把段书瑞的脑袋:“喂,她俩已经走啦。”



    段书瑞站直,不满地看他一眼:“你知道我在装醉?”



    崔景信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段兄,你也太小瞧兄弟我了!和我喝过酒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你这点小伎俩别人早用过了……哎哎,有话好说!放下那把折扇!”



    段书瑞不知何时从他腰间抽走了那把折扇,正在拨弄着扇骨:“哦,是吗?”



    陈伯看着二人打闹,连连摇头:“你们俩现在的样子,哪里像是今科进士、九品官员啊!”



    进门后,陈伯将段书瑞交给崔景信,自己去厨房烧水泡茶。崔景信由着段书瑞把玩着他那把折扇:“段兄啊,你方才为何在那丫头面前装醉啊?”



    “不是装醉,我本来就处在半醉半醒的状态。”段书瑞斜睨他一眼。



    “……好吧,你说没装就没装吧。”崔景信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醒酒茶来啦!”陈伯端着茶壶和两个杯子过来了,“景信,你要不要喝一点?”



    “师父,我就不喝了,我可没醉呐。”崔景信又看了段书瑞一眼,“再说,这可是那位小娘子送给段兄的。”



    “您别听他瞎说。”段书瑞拿过杯子,先给陈伯倒了一杯,“这茶这么多,我一个人也喝不完。”



    “那敢情好,我也尝尝!”陈伯笑着接过杯子,沿着杯沿浅尝一口。



    “我本以为这茶就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姜茶,却没想到还有其他的配料啊!”陈伯笑道。



    段书瑞喝了一口茶,揭开茶壶的盖子细细查看,只见茶汤上漂浮着菊花、金银花、枸杞等药材。这些天然的植物成分有清肝明目、解毒消肿的功效,可以帮助醉酒之人恢复身体,制茶之人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一杯热茶下肚,胃里暖洋洋的,脑袋也没有方才那么难受了。



    段书瑞怔怔地看着茶杯里升起的氤氲热气,一如他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



    短暂的休息后,他、崔景信和陈舒云三人又要各奔东西了。



    作为初进秘书省的新人,他谨记着多听多看多学之事,如此也将秘书省内的门道摸得七七八八。



    在所有条例里,段书瑞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起早,虽说自己读书时已经习惯了早起,但读书一事毕竟是自愿为之,状态低迷的时候便少读一些,状态好的时候便多读一些,上班却是强制性的,且不能缺勤。



    即便考上了进士,成为人人羡慕的京官,段书瑞最大的愿望仍然是不上班。



    这般想的不止他一个,就算是万人之上的皇帝,也有不想上班的时候。



    如今,段书瑞卯时正要去秘书省点个卯,正式上班的时间则要迟上一些,在这个时间里,段书瑞一般会在早点铺子里点上一碗小馄饨,或是一碗面片汤,再配上一个白馒头,只要别碰见下早朝的官员们就行。



    在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才需要上早朝,自己这点微末官职,想升到五品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史馆中卷宗浩如烟海,待久了难免会觉得疲乏,这时,段书瑞就会伏案休息片刻。但他没有忘记之前的教训,凡是经手的文件都会被他分门别类的理好,再用镇纸压好。所有需要他和别人分工合作的任务,他都会在文书上交前再仔细检查一遍。因此这段时间倒没出什么大的岔子。



    很快,便到了他最期待的日子。



    唐代官员每年只能领一次俸禄,而且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在秋收后粮食已经入库的时候发,发一次粮食要够官员全家吃一整年。



    正九品官员一年可以领57石大米,为了发粮的这一天,段书瑞早早地在院子里摆上两个大米缸。看到朝廷派来的两个小官吏指挥着杂役将大米从板车上搬下来,再将白花花的大米悉数倒入两个米缸,随后几人合力将米缸抬回厨房,他的心里充满成就感。



    除了粮食,他还有自己的职田——就在长安城郊,他雇佣了几个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