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章 怪不得呢

    刘连庆现在什么都不怕了。

    

    自已的御史台大夫的官帽随时会被摘去 ,张白衣一句告老还乡注定自已再无法留在帝都。

    

    离开帝都,刘家也会渐渐被陛下所遗忘,再想出头基本不可能了。

    

    从小被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孙女入了宫,听说现在吃不上喝不上的正在种菜园糊口。

    

    没了,什么都没了。

    

    什么都没了老子还怕个甚?

    

    老子要在走之前闹出一番大动静来,要让所有人知道能咬人的可不止一个季零尘。

    

    老子这个御史台大夫更不是一只病猫。

    

    他直接选中季博常的目的有两个,一为张白衣如此针对自已为的就是那个季博常。

    

    皇帝之所以默认张白衣让自已告老还乡,又同意自已的孙女入宫意在敲打自已,也有为那个季博常出气的意思在内。

    

    二,刘家绝不能就这么灰溜溜的离开帝都。

    

    如果真就这么走了,将来刘家必定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再无出头之日。

    

    所以他要闹出能够让人记住的动静,只要能让人记住刘家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而那季博常经由太学子之口 ,在民间的风评极盛,又有此次科举的门票和微挨屁出世,那季博常之名更是达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此时的季博常声名正盛,从他身上下手连宣传的步骤都省了。

    

    这就叫自带热度,很容易就能登上热搜。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觉得自已可以轻松拿捏季博常。

    

    他不是不懂朝堂利益纠葛的寻常百姓,他自然能够看出季博常并没有真正得到皇帝的信任。

    

    左相和右相对待季博常态度也是有所保留的,小事上会保季博常一次,但事关欺君之罪他们绝不会插手。

    

    这一点在朝堂之上,自已弹劾季博常时朝臣皆没有开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那季零尘?

    

    哼,一个被软禁在理政堂的黄门侍郎能干什么?

    

    自已两袖清风,唯有儿子是一个菜场小吏而已,那季零尘还能说动陛下去菜场找自已儿子的麻烦不成?

    

    这绝对不可能,所以自已还有什么怕的?

    

    那官缉司整日查自已的罪证,有收获吗?

    

    老子行得正坐得端,什么都不怕,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今日没有早朝,但刘连庆早早起床穿好朝服在坐在正堂等待。

    

    他在等圣旨。

    

    季博常欺君罔上的罪名证据确凿,就算陛下再想用他也无法枉顾他欺君之实。

    

    所以他笃定圣旨一定会来,而圣旨的内容也一定逃不出两个结果。

    

    一,季博常罢官下狱,自已之名定能借由聚集在帝都举子之口传遍大雍。

    

    二,陛下撤回官缉司,将告老还乡中的还乡二字去掉,允自已继续留在帝都来换取不再追究季博常的罪名。

    

    无论哪一种自已都是最大赢家,而且他猜测第二种可能性更大。

    

    他最想要的也是第二种,既能留在帝都,又能借季博常让自已的声名再次大涨。

    

    而到时候他也绝不会再隐忍不发,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扳倒那阴损至极的张白衣 。

    

    孙女受苦之仇不共戴天 !

    

    一身官袍正襟危坐大堂的刘连庆眼内精光一闪 ,他猜对了。

    

    圣旨真的来了!

    

    刘连庆轻轻放下茶盏,随后缓缓起身整理了官袍后 ,又正了正头上官帽。

    

    轻抬脚步上前缓缓跪倒:“臣刘连庆,接旨 。”

    

    刘连庆在这一刻突然觉得自已之前的做法错了,太过低调只会让人认为自已软弱可欺。

    

    太过低调不闻不问,都让人忘了自已乃是当朝一品手握重权的大员。

    

    太过低调,就连前来宣旨都是一个没见过的小太监,而不是大内总管刘崇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