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通缩

境边军息息相关,足有两千万之数的北境之民。

    

    他们豪爽 ,他们简单。

    

    但他们更不怕死。

    

    东海人彪悍,北境人在这一点上绝不逊色东海丝毫。

    

    这,就是左相为季博常设下的阴谋。

    

    一旦季博常拿捏北境死穴,以粮食,盐和其他生活所需相胁迫,北境一定苦不堪言。

    

    但也间接会让北境百姓为尹布衣效死命。

    

    那些彪悍无比的北境百姓,会跟随尹布衣的大军一起打过北朱河。

    

    留下饿死,和用命去拼一把之间,这个选择对北境百姓来说并不难。

    

    正是知道这一点,季博常没有克扣江南给北境的粮食,甚至还吩咐特昂堂,向北境民间输送大量的粮食过去。

    

    目的只有一个。

    

    把北境百姓死死钉在原地。

    

    什么都有的故土,不能弃,也不会弃。

    

    他要灭杀的是尹布衣,不是北境五十万大军,更不是北境两千万之数的百姓。

    

    但死穴,一定要捏,这需要方法。

    

    过的好了故土难离,日子突然难过了就需要去恨一个人。

    

    但这个人,绝不能是季博常。

    

    左相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

    

    人心就拳头那么大,恨一个人占去一半,感激一个人再占去一半。

    

    如此,尹布衣在北境百姓之内就没有了位置 。

    

    一个在百姓心里没了位置的统治者,他还能存在多久?

    

    通胀,通缩。

    

    这两个前世才有得词汇,在大雍出现了 。

    

    季博常一直在布局,一直在等。

    

    等的,就是眼下这个局面。

    

    定远的萧条比想象中更严重,定远繁华,一半来自季博常的布局,另一半,则是那些从帝都来到定远的商贾。

    

    商人在任何朝代的地位都是低下的,但商人能发挥出的力量却是惊人的。

    

    没有这些商贾,季博常就不能那么快的肢解刘家。

    

    然后以刘家为跳板,让定远一跃成为大雍的制造中心。

    

    定远出产的东西能卖到大雍各地,就是这些商贾的功劳。

    

    有人赚到了钱,大批人就会蜂拥而至。

    

    也正是这些人在定远投下大量白银,才能让定远的基础设施那么快就被完善了。

    

    官堂和医馆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现在,非但没银子赚了 ,投下去的银子也打了水漂。

    

    怎么办?

    

    走!

    

    赶紧变卖定远资产去往别的地界谋生。

    

    可定远萧条至此,这些产业又怎么可能有人会买?

    

    但就在他们如热锅蚂蚁之时,他们心里的神出现了。

    

    李三山告诉他们,我买。

    

    你们来,是给了我李某人的面子 ,你们赚钱李某心中雀跃。

    

    但现在时局不对诸位亏损,李某自当再尽薄力 。

    

    但萧条至此,李某手中银两不多 。

    

    就权当给诸位添些盘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