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左相的影子

    暗庭卫的人快步走进书房 。

    

    “禀公子,您吩咐的事情查清了。”

    

    “举荐付仲寅出任庆云州牧的是留梅县老伍敬元,伍敬元家境殷实好善乐施 ,在整个定远的声望极高。”

    

    “庆丰帝在位时就曾下旨褒奖过伍敬元,并赐积善之家的牌匾一面,雍盛帝继位后也曾下旨褒奖过伍敬元。”

    

    “而因伍敬元的声望太响 ,所以历任庆云州牧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留梅县拜访伍敬元。”

    

    县老,是一种官职。

    

    但这种官职很特殊,不掌政事却地位超然。

    

    因为县老掌管的是一县之地的道德教育和劝民从善。

    

    而且县老还拥有一种无法比拟的特权,可上达天听弹劾地方官员贪污舞弊。

    

    直接向皇帝汇报,哪怕州牧,道台贪赃枉法也可直接上书皇帝弹劾。

    

    这和设立在地方的御史台没有任何区别 。

    

    县老的官职传承自前朝,但前朝的县老又分壶关三老,小黄三老和白马三老。

    

    大雍太祖觉得太过繁琐,而且这种官职存在太多会对地方官员施政造成诸多掣肘。

    

    所以将其合并统称县老。

    

    又因前朝有县老联合栽赃官员而导致官员被误杀的事情,所以大雍太祖下旨县老者,无证不可弹劾上书。

    

    有证据你上书那是大功一件,若是没有证据纯属污蔑栽赃先咔嚓了你。

    

    而大雍太祖保留县老一职也是有着感恩封赏的意味在内。

    

    大雍太祖起事的时候,地方豪绅主动献钱献粮,得天下立国后县老一职就成了对这些豪绅的回馈。

    

    县老虽然官职不高,但能担任县老的都是一地德高望重之人。

    

    “三山将军被雍盛帝封为巡防将军时 ,曾收到过伍敬元 送来的钱粮,所以他举荐付仲寅的信件也是通过三山将军送到您面前的。”

    

    季博常闻言之后点头,随后示意暗庭卫继续说下去。

    

    “付仲寅为庆云大儒,但却拒绝入仕,原太学院首雁斡集曾亲至相邀却遭婉拒。”

    

    “此次接任庆云州牧也是在伍敬元的劝说,和庆云所有读书人一起跪求下才勉强同意的。”

    

    “而在接任时更是当众而言,自已只是临危受命,若公子有合适人选可随时卸任归家教导弟子钻研学问。”

    

    季博常听到这里微微一笑。

    

    “继续。”

    

    暗庭卫点头后再次开口。

    

    “在接掌庆云州牧后,付仲寅接连提拔十六人,这十六人皆为其得意弟子且分布十六县坐上县令位。”

    

    “这十六人成为县令后,大力整治当地治安惩治坑害民众的奸商地痞,当地风气为之一清,在百姓心中口碑甚佳 。”

    

    季博常听到这里微微挑眉,随后对暗庭卫的人招招手。

    

    指着桌上的定远地图吩咐道:“把他提拔的十六个县令所在的位置画出来。”

    

    而在暗庭卫将这十六县的位置全部标出后,季博常呵呵一笑。

    

    庆云乃大州,有县三十五,而付仲寅安排他弟子接掌的十六县所在的位置极为巧妙。

    

    无论是从东海进入定远,还是从北境进入定远亦或者从帝都进入定远,这十六县皆为必经之地。

    

    准确的说,这是季博常和季宝盖的必经之地。

    

    无论季博常从北境归来,还是要回往东海 。

    

    也无论宝盖从东海进入庆云,还是要从定远去往北境,这十六县都是必经之地。

    

    不贪不腐,民生经济百姓口碑样样皆优,这样的县和庆云之内其余县以及庆云之外的其他县相比,施政者的才能就如鹤立鸡群般显眼。

    

    想不被发现都不可能。

    

    宝盖是季博常喉舌,这样的政绩官员他看到了一定会向季博常禀报。

    

    而季博常亲自看到了,就一定会派人去深入调查当地官员来历。

    

    无论哪一种,最后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