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洗鸟

    时间来到了三月下旬,定远春耕正式开始。

    

    田间皆是播撒粮种的百姓,对于百姓来说最开心的时节莫过于两个。

    

    一为春播,二为收秋。

    

    播下去的是希望,收获的也是希望。

    

    树人先生大抵就是这么写的吧。

    

    看着田亩里那绿油油的秧苗,阿九的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也是咧嘴一笑。

    

    若论这世间最美妙的画卷,一定是这山清水秀田亩秧苗和百姓脸上的笑意。

    

    就算世间画艺再精湛的画匠,也画不出眼前的美景 。

    

    水渠全部通水,水塘里的淤泥也全部被堆砌成堤,上面栽种了大片的桑树苗。

    

    这让阿九有点不太满意。

    

    他的原意是全部移植成年的桑树,但季博常弄出来的水塘实在太多了。

    

    哪有那么多成年桑树用来移植啊?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树苗,按照时间推算这些树苗三年后就能达到初步的规模 。

    

    到时候那若隐若现的轻纱里的胴体....我滴猴!

    

    想到这阿九感觉自已貌似又被季博常骗了,按照季博常的说法只要自已把所有水塘全部清理出来。

    

    那薄纱就能变成大片金银,然后自已就能用这些金银去筹备开办饲养六畜的事情。

    

    可实际运作下来发现,不但桑树不够,就连那吐丝的蚕也是少的可怜。

    

    这玩意本就是奢侈品出产不多,之前弄出来点还要优先供应皇宫,剩下的也都被世家和富商瓜分了。

    

    百姓根本捞不着也用不上 。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阿九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丝绸的产量之所以这么低,桑树和蚕宝宝的数量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有人在刻意控制的原因所致。

    

    他们刻意压缩丝绸的产量,而且还会每年都要砍去一部分成年桑树,以及控制吐丝蚕的数量 。

    

    少,则稀。

    

    稀,则贵。

    

    狗日的商人真的是太黑心了,为了让丝绸一直保持高价位,真的是什么损招都用上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 ,那些饲养蚕的蚕娘和纺绸的妇人,更是成为了一种稀缺的资源。

    

    因为这些人都是那些富商的家奴,养蚕法不外泄,织绸法更是被当做了高度机密。

    

    若非有东海编造营的人前来教导,就算他现在有足够的桑树和蚕丝都无法编造成绸。

    

    他整日在田间地头晃悠,逮着谁家就过去蹭饭,深入百姓家后他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

    

    百姓家里只有瓦罐瓦盆,好一些的百姓家会有些瓦制的饭碗和盘子。

    

    但大多数百姓家里的饭碗,都是木制的。

    

    他们的木碗可不是有钱人家里那种,精雕细琢表面光滑甚至是上漆有画匠美化过的。

    

    而是用原木掏出来,表面粗糙,为了不开裂会制作的极为笨重。

    

    时间久了黑漆漆的很是难看又不方便。

    

    究其原因,是瓷器太贵所致 。

    

    大雍的烧瓷技术已经极为完善 ,有耗时甚久专为皇家提供精美瓷器的官窑,也有享誉民间的私窑。

    

    问题就出在这,官窑出产的精美瓷器只为皇宫和高官大臣,民间私窑出产只为富商和一般官员。

    

    为民间百姓烧制瓷器的瓷窑是空白的。

    

    不是烧制不出来也不是烧制出来没人买,而是有人不允许这等平价瓷器出现 。

    

    原因,和丝绸相同。

    

    保证稀少和高端,才能一直维持瓷器奢侈品的地位 。

    

    普通人买不起才能彰显用瓷之人地位的不同,保持在高价位也就顺理成章了 。

    

    随后是衣衫款式和布料,尽管季博常造出水力纺车让粗布的价格远低于任何朝代,也能让所有人都有能力换上新衣。

    

    但裁缝太少,导致大部分人买得起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