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蠢类

    季博常说付仲寅并不蠢也没那么该死,只不过一生只读圣人言让他过高的估计了自已。

    

    但左相说,付仲寅乃头生反骨的蠢类,唯一存在的价值就是能让筹谋布局更简单一点 。

    

    而事实证明,在这一点上季博常更胜一筹。

    

    付仲寅不蠢,只是太过自傲。

    

    自傲让他看不清自已也看不清这个世道,庆云城的变故狠狠地击碎了他的自傲和一直坚持的东西。

    

    这在左相看来他心中必然有恨。

    

    而季博常的确有着很多幼稚的举动,比如掳走雍盛帝养在定远的小山村,让他每日为两个馒头辛苦劳作。

    

    再比如养了好几头废物皇子在那恶人心。

    

    这些举动在左相看来都十分的幼稚,但也十分的符合季博常的年纪。

    

    不足二十之龄手握大权重兵,难免飘飘然会做出一些不符合身份的事情。

    

    而这份幼稚被左相看在眼里,随后做了针对性的布局。

    

    这是心性上漏洞,能左右成败关键的漏洞。

    

    事实也的确如左相所预料那般,付仲寅心里真的有恨,对季博常的恨。

    

    把自已的儿子带走作为人质,逼迫自已成为留梅县令做饵本乃是彻头彻尾的羞辱。

    

    再加季博常设立的学堂在他看来更是离经叛道,留自已也是为羞辱天下读书人。

    

    让三教九流甚至阶下囚替代读书人做夫子,这是把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放在了明面上。

    

    用嚣张二字都不足以形容。

    

    可他心底的那份怨恨,却在北境百姓进入留梅后骤然消散。

    

    恨,是因为眼界太浅。

    

    怨,是能看到的都是一已得失。

    

    认为是羞辱 ,那是因为圣人典册挡住了视线,根本就看不清这天下的苦。

    

    而那自认为的嚣张 ,更是不想承认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恼羞成怒。

    

    除了季博常初到庆云城时,和他吃了一顿饭简短交谈后就再没召见过他。

    

    甚至从那之后连只言片语都未曾给过他,但却用六万北境百姓告诉他。

    

    什么才是羞耻。

    

    读书为官要做的是什么。

    

    能看明白这些,他自然也能明白季博常的仁慈。

    

    非辱大儒更非辱读书人,而是给了他一个真正的体面 。

    

    他这样的人坏吗?

    

    并不坏,但该死 。

    

    因为他之前做的那些事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如果当时季博常动手除了他,那他的家眷老小一个都活不了 。

    

    但给了他一份体面之后,他的大儒之名依旧保留,还能福荫后人。

    

    他的儿子一直跟在季有钱身边,虽为小隶但却进步神速。

    

    前有公子仁慈将自已当人看,后有左相视自已为蠢类诓骗利用。

    

    所以对付仲寅来说,他的选择并不难。

    

    一点都不难。

    

    左相的布局天衣无缝更可堪称石破天惊,环环相扣占尽先机且每一步都直指公子眉心。

    

    但公子在庆云城结束之时便将自已放在了留梅县。

    

    这说明什么?

    

    说明公子并非一无所知,说明左相的布局在公子眼里并非无懈可击 。

    

    定远禁严 ,不准任何人跨县而行又射杀了境内所有送信飞鸽。

    

    这些人的信息来源就被局限在了一定的范围。

    

    他们可能还会有其他的渠道将消息送出去,但他们送出去的消息也只能是一地一县的情报。

    

    再想如之前那般掌控定远境内的一举一动,根本做不到。

    

    所以他们找上了自已。

    

    公子年后便回到定远,肯定也不会什么都不做。

    

    既然能在极早之前就把自已放在留梅,那其他地域的布局也肯定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