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宋盛世做皇帝 > 第53章 七大叔自请减俸 赵不敏给儿子报名

第53章 七大叔自请减俸 赵不敏给儿子报名

    说到这儿,赵贞心里轻笑一声,言外之意已经很明显了,接下来要取消皇室优待,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接下来看各位的表现了。 

    见七大叔还在发愣,赵贞又添最后一把火,说:“我现在做的事情,废除恩荫制度,取消皇室优待,哪一件不是得罪人的事儿?我这么做是图什么?是为什么?我能有什么好处,我又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我赵家的江山,还不是为了你们,还不是为了你们的子孙后代。” 

    说到这儿,赵贞用袖子擦了擦,有点儿发干的眼角。眼神儿委屈又幽怨的看着七大叔们。 

    七大叔们终于恍然大悟了,是啊,皇帝连个子嗣都没有,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他们的后代子孙着想吗?想到此七大叔们不由得心中愧疚。 

    八大王赵元俨上前安慰赵贞说:“官家的大义,我们都记在心上,官家受委屈了,以后官家有啥需要臣帮忙的,官家尽管说,臣责无旁贷。” 

    赵贞赶紧顺势抓住了赵元俨的袖子,说:“皇叔,我现在缺钱,我想建寝宫都三年多了,大臣们到现在还在讨论,等批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呃…呃…”八大王赵元俨停顿了一下,说:“好,官家,我出500贯资助官家。” 

    八大王赵元俨都开口了,其他人也不甘示弱,你400贯,他350贯,他500贯…… 

    不一会儿,赵贞建寝宫的钱凑齐了。赵贞见事情办的超出预期许多了,舒了一口气。 

    轻松说道:“七大叔们,你们现在去皇城司曹景休那里给孩子们报名,顺便交学费哦,还有资助我的钱也一并交给曹景休。” 

    七大叔们愤怒而来,高兴而去,当然高兴,这是多么天大的喜事儿呀。 

    第二天一早,七大叔们纷纷上书,自请削除俸禄,要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彰显仁义。 

    大臣们都惊呆了,感动于七大叔们的大公至正,公而忘私,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心潮澎湃的大臣们激动不已,一个个开始拿起手中的笔,写诗,写词,写文章。 

    颂扬七大叔们不忘初心和使命的责任感。歌颂七大叔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大义的真谛。 

    不久之后,皇帝赵贞的一条诏令下达全国:有关中高级官员的恩荫制度全面取消,所有学子包括皇室子弟均可通过科举考试入仕。 

    好多大臣心中不满,这么实惠又彰显特权的政策,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他们想要反对,突然发现他们歌颂七大叔的墨迹还没有干呢。 

    其实有很多人都是如此,他们支持革新,支持进步,可是当革新的刀子,进步的利剑挥向他们自己的利益时,他们却会坚决反对。 

    虽然皇帝赵贞的骚操作捂住了一些人的嘴,却捂不住他们暗地里拼命维护自己私利的黑手。 

    ……………………………………………………………… 

    曹云舒给学院起了个名字叫不器学院,取自孔子的“君子不器”。 

    京城汴梁有国子监,是京城的最高学院。 

    汴梁的两个解试考试其中一个就是由国子监举办的,京城的达官贵胄子弟也大多在国子监就学。 

    国子监是宋朝的官办学院,里面有小学,太学,国子学。还有专科医学,力学等。 

    国子监里面的老师选拔也很严格,需博学多才,且进士出身。国子监的学费低廉。 

    现在皇帝赵贞在皇宫又开办了一个不气学院,招收8~22岁的皇室子弟,更吸引人眼球的是遴选皇位继承人。 

    虽然学费高昂,一年学费高达2000贯。这些宗室子弟凡是符合条件的几乎都报了名。 

    很多高官闻风也都给自己的子孙们报了名,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可是会出现储君的学院。 

    和未来的储君同窗,这是多么难得的机遇呀。 

    苏大娘子苏扶光走了皇后曹云舒的后门儿,也给自己11岁的亲生儿子赵明德要了个名额。 

    苏福光的前夫赵不敏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异常。赵不敏的官阶太低了,只是一个九品,既没资格让赵明德入学国子监,更没资格让赵明德进入不器学院。 

    所以赵明德目前是在家附近的一所私塾读书。现在赵明德入学不器学院,相当于从农村学校飞跃进了城市的贵族学院。 

    赵不敏把这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了妻子王氏。 

    “真是太好了,明德能去这么好的学院读书是他的福分,这孩子是个有福的。”王氏满脸笑意,看不出有丝毫不满。 

    “是啊,娘子,搁往常,明德连国子监门槛儿都踏不进去,现在居然可以进不器学院。这不器学院,可是皇家学院。多少人想进都进不去,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啊,夫人,快把钱取出来,我今天就要亲自去交学费。” 

    赵不敏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兴奋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