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争吵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陛下何故水仙?》 16、争吵(第1/2页)

    几乎是同时,两人都颇为嫌弃地移开视线。

    赵政嫌此人烦心,挑了一个离他最远的座位坐下等着先生讲学。

    课上,赵政听到讲师叫那人嬴珞。

    整堂课下来,他听得认真,却还是能感受到道道视线落在他身上。

    赵政知道是他归来得太突兀,尚未入宗室,在一众秦嬴氏子弟中显得格外扎眼。

    国君新丧,他要认祖归宗还需等一段时日,此时的处境也就颇为尴尬。

    他直觉这人会找他些麻烦,果不其然,方一散堂,嬴珞就带人围了上来。

    两人的身份相比,赵政倒还高出一头,嬴珞虽有意让他难堪,却也不敢太过分。

    只是就他的身份大做文章,嘲他自邯郸归来,一身野孩子气。

    赵政丝毫不入心,一心想走,却被拦住,被要求当众回答几个问题,答对了才能走。

    他们人多势众,赵政无奈,也只得留下。

    问题大多是秦国历代先君,嬴珞赌他在赵国九年,定是答不出这些。

    身为王室子弟却答不出先祖之名,只消赵政沉默,就坐实了他野孩子的名号。

    可赵政却不怕,这些问题崇苏早就教过他,他记得可谓滚瓜烂熟。

    不仅一路顺畅答了下来,还顺带回问。

    事无巨细地问,由浅入深了问,问得这些人哑口无言。

    末了,他抛开这个问题,问嬴珞当今天下局势,待他磕磕绊绊答了个大概,赵政又道:“我在赵国,见过许多因秦赵之争无可归的赵人,你如何看?”

    嬴珞傲然道:“他们是赵人,关我何事?”

    “那因此无家可归的秦人呢?”

    “自是记下这份仇恨,来日连本带利的还回去。”

    “好,”赵政一番问话下来,已然由被刁难的一方转为出题者:“那若是日后与我们有着血仇的赵人并入秦地,再与他国起战,届时他们因战无家,又该以赵人视之,还是视秦人处之?”

    嬴珞道:“心向秦的视作秦人,心不向秦者自然视作赵人。”

    赵政反驳:“如此这般,明明是秦地,却还有两国之分,兼并在你口中,就等于无用。”

    嬴珞无话可言。

    半晌,他问:“依你之言,是要将这些心不诚的,还与秦人有仇的,皆一视同仁,作为新的秦人?”

    赵政点头:“如今征战,哪国不是血海深仇,兼并后天下一统,只要归于秦地,理应是秦人。”

    “歪理!”嬴珞笑他:“你又如何保证他们不会心向故国?连这些异心者给要一视同仁,岂不是乱了章法!”

    “让异心者归服秦国,不正是兼并后国君该做的事?”赵政回他一声嗤笑:“你不去想如何解决这些异心者,反倒一心想在兼并的土地再设两国之分,你考我历代国君之名,自己却对先人理念所知甚浅!”

    嬴珞想反驳:“我……”

    赵政却打断了他的话:“就如先祖慧文王兼巴蜀之地,你难道要说如今的巴蜀人不是秦人?”

    “此为兼并之地,难道初始没有异心者?不,是代代国君治理,到如今,巴蜀之民亦称秦人。”

    “同理,日后归附的赵人亦是,若赵灭,世间就不该有赵人,他们只能,也只会是秦人。”

    嬴珞和跟在他身边的王孙子弟都不说话了,有人张张嘴,却也不知如何挑他的错,只能听他继续。

    赵政受嬴政一年的教导,对付他们是游刃有余:“而异心者,何不想想为何会有异心者?是因天下不止秦一国,见有他国存世,他们才会不甘心,会想自立,会想复国。”

    “倘若天下皆秦,这般难题不就迎刃而解?”

    有人看他们那方全然失势,嘴硬道:“这与天下皆秦有什么关系?就算天下皆秦,他们对故国的认同也不会轻易消失。”

    赵政轻飘飘回了一句:“你此般悟性,看来我方才所说,不过是对牛弹琴。”

    “你!”那人被说得气急,一时想上前,却被嬴珞拦住。

    他答得这样好,嬴珞对他倒有些兴趣了。

    赵政看了眼嬴珞拦人的手,稍有些意外,而后继续道:“这种认同十年不消失,秦君便维护天下一统十年,如此,二十年,三十年,直至百年,你觉得这些对故国的认同能算什么?”

    嬴珞承认他说的有道理:“是如你所说。”

    他态度转变得如此突然,赵政更是意外,却也觉得他是在找台阶下,并不打算放过他,骂道:“你自负生自咸阳,长自咸阳的秦室公子,见解却如此浅显,还妄想凭借身份给我难堪,实在愚笨!”

    “嗯,”嬴珞莫名浅勾了嘴角:“是我愚笨。”

    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