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使者

    东瀛的皇室在得知消息后,不敢想象,如此一个强国,居然会亲自来他们这里。 

    东瀛的天皇罕见有了智慧,突然命所有部下翻阅史书。最终终于找出了从前这些皇帝在攻打时就喜欢翻阅史书,明成祖朱棣,当年就曾打着,为汉高祖刘邦报白马之围之仇的理由,攻打漠北。 

    为了出兵,拿一千多年前的事当理由。 

    而且汉朝那会儿找不到理由,就让使者去送死,死在那儿,自己就去攻打。 

    当初一个叫楼兰的国家,就是将使者杀死,当时都已经准备好军队准备攻打了,结果楼兰灭亡了,当时这口气就憋在他们心里。导致后面的诗人,为了报效国家,都会写“不破楼兰终不还。” 

    东瀛的天皇气的骂人:“八嘎!他们一帮满人,干嘛还要学汉人那套‘师出有名’,装什么礼仪之邦呀?!而且我们向来忠诚于他到底是为什么!他想灭了我呀?所有人!一定要记住!绝对不能让使者死在咱们这!” 

    “是!” 

    …… 

    使者经过月余的长途跋涉,可算到达东瀛,一下船,使者先观察这个国家,确保自己国家打的时候,不会吃亏。 

    在确定东瀛比不上他们之后,使者就开始由眼睛看人,慢慢转变为用鼻孔看人? 

    因东瀛的国花是菊花,所以使者一来,就看到这些黄的白的各种菊花。 

    那官员虽然知道自己此次前来必死无疑,但看着这些菊花,总感觉好像是在提前送他的,怎么看怎么晦气:“这些花不好,都换成牡丹,大气,不!换成本使最喜欢的莲花。” 

    那官员想着反正自己都要死了,临死之前享受一把能怎么样呢? 

    这点,东瀛皇室早有准备,提前两个月用温泉水开了一批荷花,还特地用冰块保存了一些梅花,为了这些东西,整个皇室的吃穿用度都大大减少。 

    因东瀛的习俗,进入室内需要脱靴。 

    那官员就直接一伸脚:“小国鼠头,还不赶紧给爷爷脱鞋。” 

    东瀛天皇立刻麻溜的把他的鞋给脱下来,并摆放整齐。 

    那官员不屑的切了一声:“小国就是小国,窝囊。” 

    官员进门后,天皇的妻女都站在那里迎接,扇子一拿,给官员吓一激灵。 

    只见这些女子脸如白墙,没有眉毛,牙如黑炭。关键是船靠岸正好是晚上,官员为了找事,就挑着晚上,一下船就来了,大晚上,一个脸煞白煞白的女鬼站在这儿。 

    当即给那官员吓得捂着心脏就说不行了,给天皇吓得心悸症都犯了。 

    那官员这个时候就恨自己没有心悸症,因为自己叫唤了半天,皇后和公主们的妆都卸掉了,他都一点事没有。 

    官员:我身子什么时候这么康健了? 

    众人此次出行,特意没有带太医,就是害怕突然出现什么事儿,那太医本能反应把人给救活了。 

    天皇就料到这点,因此特地安排了会医术的人在旁边陪着。 

    尽管现在很晚,但依然备了丰富的膳食,据天皇所说,整整二十道菜,是东瀛的最高规格。 

    官员还挺期待,因为他从来没有吃过别国的饭菜。 

    首先是第一道菜,也是本次的前菜。 

    官员看着那只有一口的量,怀疑对方应该是想把自己饿死,虽然这个死法有些难受,但最起码也能死。 

    之后是御椀,也就是清汤,官员对此的评价是,不愧叫清汤,真清呀! 

    第三道是向付,也就是生鱼片。官员看着面前的生鱼片,想起西周时,当时的人称之为鱼脍,一直到三国时期,当时曹植也很喜欢,还喜欢拿它蘸虾酱吃,《齐民要术》中也记载了对于吃这种生鱼片的八种调味料。 

    这么想想,这东西还是唐朝的时候传过来的,于是那官员就夹起一片,沾了沾碟中的酱油,微微尝了一口。 

    嗯,鱼是好鱼,蘸料不是好蘸料。 

    第四道是烧的料理,天皇说是烧鸟。官员正在想会是什么名贵的鸟,甚至把他们最喜欢的绿雉都想到了,结果端上来三颗烧鸡心。 

    官员:……“野蛮!”但本着一心求死,还是拿起来吃了,口感挺奇特。 

    之后就是炸的料理,蒸的料理和煮的料理。 

    炸是炸的猪肉,蒸是蒸的虾,煮则是煮的米汤。之后就是米饭,凉拌菜和小菜,还有甜品。 

    这些饭无一例外是量少,一口就能吃上。 

    甜品倒是挺多的,有鲷鱼烧、三色团子、羊羹、樱饼、铜锣烧和水信玄饼。宫女又递上来一罐金平糖。 

    那官员将这些甜品都吃完之后,才稍稍感觉吃饱了。 

    之后又嫌弃榻榻米睡得硬,前前后后铺了好几床褥子,官员甚至把天皇盖的都拽过来了,说这样才勉强能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