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谢侍郎的《吃论》。
他为了证明自己比吉祥更适合当试吃员,连夜写了一篇吃论过来。江暮归看了,深感其道,于是想了出盲盒这个点子。
“那给我来一份吧。”
江暮归笑嘻嘻地答应着,道:“这道菜所需时间稍久,客官等等。”
小厨房里还有三个厨师——
是第一批加入同城跑腿的流民的妻子。
“李大姐,做一份毛血旺,赵大姐麻烦你备一份糖葫芦蜜瓜软酪拼盘。”江暮归手拿铁勺,指点江山。
糖醋小排她亲自做。
三份小菜做好之后江暮归用盖子盖子让三个伙计端上去,走到那位客人跟前。
“郎君请选一份吧。”
那人明显有些意外,没想到盲盒是这样的上法。
同时还有点兴奋,脸都涨红了——
如果能以十五文抽到一份糖醋小排就好了,再不济毛血旺也行。
他选择了中间那个。
盖子掀开,霸道的辣椒花椒气四散飘逸,红亮亮的辣油簇拥着擂成尖尖的蒜末葱花,暗红色的血旺和黑色的毛肚低调的冒头出来。
其实他还是有些失望的。
毛血旺定价二十文,他不亏,但他还是想要糖醋小排。
江暮归看他脸色便知没抽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道:“给客官上菜了啊。”
毛血旺端下,江暮归道:“客官请看。”
只见餐盘下居然有一个竹签!
那人显然十分诧异,慢吞吞地拿起竹签,上头用小楷刻着一句诗。
诗曰——
行至山穷水尽处,坐看风起云涌时。
江暮归解释道:“人生不失即为得,平平淡淡方显真。”
两句话说开他的心结,那人转哀为 笑,竟生出一种脱离世俗的超然感。
比起盲盒,这竹签和诗才真叫人惊喜。
“客官如今能理解盲盒的真意了吧?”
那人点点头,回道:“江小娘子别处心裁,竹签上这句诗也恰到好处。人的欲望无穷,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徒增烦恼。”
江暮归此人做事喜欢点到为止,她点头离开,把其余的事物都留给他们自己遐想。
众人见盲盒下还有竹签,便纷纷购入,十二份盲盒很快销售一空。
她舒了一口气——
总算是把做多的糖葫芦给全部卖出去了。
而盲盒之所以叫盲盒就是因为它的“盲。”
众人没想到剩下的盲盒有些有祝福竹签,有些没有。
“你那上头写的什么?”
“从今定把春风笑,且作人间长寿仙。”
“唉,你运气好哦,又吃到排骨又做长寿仙的。”
“你的是什么?”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哎哟不得了!我记得你儿子现在进京赶考了,这是要高中的兆头啊!日后若是富贵了,可别忘了益州红楼街还有个抱过他的叔父哟~”
……
江暮归也没想到,莫名其妙的,居然有人为了得到祝福竹签而来买盲盒。
看来讨彩头这件事也是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啊!
其实江暮归发明盲盒的主要商业目的是把卖的好的和昨日剩下的食材捆绑销售,以免浪费。
譬如昨日就高笋剩的有点儿多,那今日的盲盒就有高笋炒猪肉。
笋子不禁放,放久了变老口感就不好了,不如做成盲盒卖掉赚钱。
暮沄小店是越发火爆,甚至引来了一些城里的文人墨客。
他们都对祝福竹签很感兴趣。
江暮归眼见着是不行了,暮沄小店必须扩大规模!
最好狠狠宰这些有钱又风雅的文人墨客一笔,给他们搞个二楼观竹雅间之类的。
算算扩建的钱和这些日子挣的钱,有点紧紧巴巴的。
江暮归已经想了很久了,等再赚些钱,她就可以招纳更多的厨子和小厮,又有多少流民能够在锦城安下家。
她去买桌椅、买食材,还能拉动益州经济发展。
最好是赚富人的钱,办穷人的事儿,促进益州经济良性循环,还能为调节贫富差距贡献一根羊毛的力量。
于是她更加努力,一心都是赚钱。
忙起不觉得时间快,整天一睁眼就是干活,一闭眼就是睡觉,累得没工夫想别的事。
累着累着,除夕就要来了。
除夕团圆,江暮归想到了自己的阿兄和谢渡。
江暮归常常外出采买都能看到谢渡深入基层,指导水利工程的修建。
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