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新年快乐

    手中漆盒盛玉印,绶带叠放整齐,半边虎符规整,似有千钧重,郗元与公冶干都不知前线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致使帝都遭此巨变,两人翻开书房的卷卷案牍,从字里行间拼凑出前线的战火硝烟。m.luhaibing.com

    谷口拒马搭起,铁蒺藜铺开,陷阱的口袋,被双无形的大手遏紧,无数瓷坛从天而降,落到地上,蹦出数丈火苗,滚滚热浪,迎面袭来。

    马儿受惊,前蹄高高扬起,将公冶晏摔下马背,箭雨铺天盖地,失去意识之前,他最后看到的,是父亲挡在他身前,被火焰灼烂的脸。

    岐国先锋将军诸葛栎设毒计,邛谷一场大火,烧得褚军大败。

    谁也不曾想到,这位年纪轻轻、初出茅庐的青年,只一战,便向世人展现出其过人的军事才能,宛若当年的嫖姚校尉霍去病再世。

    褚国身经百战的太傅,用兵如鬼的老将,折戟幽谷。

    大军群龙无首,只能后撤,岐军趁势挺进,连克两郡,兵锋直指陪都。

    陪都之兵,悉数在与程国交战,陪都空虚,过陪都,便是帝都。

    朝中人心惶惶,军心也因太傅之死而动摇。

    难怪公冶聪嗣位之路畅通无阻,文武百官,鲜少有人提出异议。

    “一旦前线失败,公冶家的威望必将一落千丈,届时一定有人站出来,攻击兄长,攻击公冶家。”公冶干也看出来了。

    郗元垂眸,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太傅虽死,公冶家对朝廷的控制并没有因此消失,此时起冲突,胜算渺茫,也不利于国家,但若前线大败,公冶家威望扫地,再举事则事半功倍。

    公冶聪继任辅政的第一要事,便是应对前线岐国大敌,一如当年太傅,奉命抗岐,举国都注视着这一位年轻的权臣,他才三十岁,能否继承父辈威望,击退来犯之敌?

    “阿嫂……”公冶干语调忐忑。

    “会赢的。”她凝视手中的虎符道,笃定道。

    “岐国将强,但国力不强,粮草,是他们的短处。现任大将军成允不是姜丞相,没有那么大的权柄,岐国北伐派盈朝,早引得其他大臣不满。一时胜利,或许可以遏制其他人的声音,但若时间一长,异声必定沸腾。只要能守住,我们便能赢。”

    岐国北伐,已经不是第一次,常年交战,两国都深谙对方的长短。

    粮草与内部纷争,是岐国数代丞相、大将军难以解决的顽疾。

    ”我们要相信兄长,也要为他守好后方。”

    宜华入内,屈膝一礼,“夫人,三公子,留守长史来了。”

    公冶聪以卫将军开府,置有幕府属吏,太傅也有幕府,规模比公冶聪的幕府更大,权力也更加集中。

    太傅的幕府中有长史、司马、舍人二十余人,部门仿照朝廷而设,幕僚均由太傅任用,虽非朝廷正式官员,却随着太傅掌权,朝中大小事务由幕府决策,幕府逐渐架空朝廷。

    架空朝廷的幕府,被称为’霸府‘。【1】

    为了能在出征期间遥控幕府与朝庭,霸府还设置有留守长史,处理日常事务,领兵监控皇帝与百官。【2】

    公冶聪继承霸府后,为了安定人心,并未进行人事调整,依旧使用太傅的霸府,唯独将宁崇从廷尉转入霸府为留守长史,器重程度,可窥一斑。

    “阿嫂和我一起去见随明兄吗?”公冶干问道,显然他也知道郗元与宁崇之间的龃龉。

    郗元摩挲手中虎符,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兵符,虎状玄铁,背錾篆文。

    除了属官,霸府还有一支卫队,也就是公冶聪交给郗元的虎符所能号令的禁军————

    武卫右营。

    太傅杀大将军,收其兵权,其中便包括中军的武卫、中领、中护、中坚、中垒五营,太傅从禁军中重新抽调人手,组成新的禁军,护卫霸府。为了区别于原本的武卫营,称为武卫右营。【3】

    五营原本隶属不变,由中领军、中护军统领,与城门校尉等,共同戍守都城与宫禁。

    现在的霸府,已经俨然朝中之朝,君在外,以弟监国,公冶干年幼,实际承担监国之任的是郗元。

    郗元抬头,目视前方,“怎么能不去呢?兄长托付我们以霸府,我们自然要与宁长史协力。”

    内厅上首,侍女守帷幄外,隔着层轻纱幔帐,宁崇站稳,庄重向郗元与公冶干行礼,“仲夫人、奉车都尉。”

    公冶干年幼,不能领实职,奉车都尉掌皇室车马,多封宗室外戚。

    “宁长史。”

    幕府机构完备,郗元只需与宁崇处理日常事务,她在宫中,曾与八女尚书共同代先帝处理朝政,对处事流程、公文格制都谙熟于心。宁崇与公冶聪同龄,入朝多年,他惊于郗元理事的娴熟,折服于她处事的井然。

    宁崇也会适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