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其他小说 > 囤积症患者穿到饥荒年代 > 第163章 二月二,看舞龙

第163章 二月二,看舞龙

    我刚到了李大伯家,一进屋门儿,李大娘就抓住我的手,拿着针线剪刀就朝我比划。www.tecleading.com



    她先是在我前额的刘海上剪下来一小截的头发,又给我衣服的后背上缝了一串儿龙尾巴。



    龙尾巴是用小花儿布和高粱秸秆做的。用线穿一个圆形的鸡蛋大小的小花布,再穿上一小节高粱秸秆儿。



    再穿上一个圆形的小花布,再穿上一节的高粱秸秆,再穿上一块儿花布。就这么穿上几节儿,就是一个龙尾巴了。



    李大娘拉着我的手,问我话。她问:“妮儿,你今年多大了?你是属什么的?你家里都还有什么人?”



    我着急坐驴车去镇上,就挣脱了李大娘的手,跟着李家兄妹往外跑了。



    李大娘平时没跟陈大婶打听过我的事儿吗?不知道我以前订过婚,还退过婚吗?她现在又当面儿问我一遍,她是几个意思?



    我知道,她就是看我长得招人喜欢,想让我给她做小儿媳妇,在和我套近乎呢吧?我不想回答,才故意挣脱开跑的。



    到了石门寨镇上,我先去领了每个月10斤的难民救济粮。又打听了有没有新来的难民、流民?新来的难民、流民里有没有我熟悉的人?



    新分来的流民名单里面,没有我认识的牛尾巴沟的人。我主要就是想确认一下,我认识的那些熟人是不是还活着。



    之前谢青山大叔就分析过,说他儿子,和给陈车夫挖坟茔刨坑的那帮壮劳力,应该都还活着。



    如果他们现在还在锦西县。如果他们没有参加军队反抗番兵,那就很可能是从流民变成流寇,在关外的哪个山头上,占山为王了。



    番兵进入村子杀人放火之前,就是有一群流寇进到镇子上,去店铺里面先打砸抢的。



    当初砸抢陈车夫的那群流寇,怀疑就是哪路的败军,一边往关里败退,一边的砸抢店铺。



    按照个人的性格,勇敢的都参加反抗军了,去反抗番兵。像我这样胆子小,贪生怕死的,就四处去逃难了,就成了流离失所的流民、难民了。



    石门寨镇这里的人,都说标准的普通话。发音都很好听。



    不像窝风镇的人,说话东北口音很重,有很重的锦西口音。所以如果有窝风镇的流民来的话,是很好辨认的。



    大街上的舞龙现在还没开始呢,估计还得等一会儿。现在敲大鼓的人正练着锣鼓点儿,咚咚咚~咚咚咚,我们来的太早了。



    李景秋姐姐递给我一个柿子饼,我还没吃早饭,正饿呢。我就没拒绝,伸手接过来就吃了。



    这边几乎家家都有柿子树,葡萄树。家家都晒很多柿子饼。柿子饼很甜。一咬还拉丝呢!



    舞龙既然还没开始,那我去猪肉铺子,买点儿猪头肉吧。这里烀好的猪头肉是15个铜板一斤。比排骨还贵呢,排骨才12个铜板一斤。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天是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大家都买猪头肉吃,还是因为这里的猪头肉就是贵的。



    我又买了10个铜板的火烧,夹着猪头肉就吃上了。



    李家兄妹也买了火烧,他们不夹猪头肉,他们去买酱驴肉,说是火烧夹酱驴肉才正宗呢!



    边养驴的多,酱驴肉比猪肉还便宜呢!农户们把母驴留着繁殖,公驴当做肉驴,骟了以后养到成年就杀了。



    驴皮熬出来的阿胶是值大钱的,所以驴肉就贱卖了。沿河有几家的熬胶厂呢,这里的驴皮阿胶品质好,畅销全国。



    我是第一次近距离观看舞龙,12个人用12个木棍,共同举着一条布龙上下左右的,翻飞起舞。每个舞步的行走,每一次的转身,都需要大家默契的配合。



    尤其精彩的部分是:有一个人,用一根长木棍,举着一颗红色的大龙珠在前面引逗。



    后面的一黄一青两条龙,争抢着这颗龙珠的时候,是群情激愤啊,锣鼓点儿敲得快!众人的喝彩声也高!



    这个时候就有往龙身上扔铜板的了。有的人把铜板扔到了布做的龙身上,铜板被龙兜住了。这个人就兴高采烈的对周围的人炫耀。



    有的人扔了十来个铜板,都没被龙给接住,就有点不高兴了。狠狠心咬咬牙从兜里又掏出一把铜板,继续往龙身上扔……



    除了舞龙,还有踩高跷的,脸上擦着大红脸,穿着鲜衣彩袍,把一米多高的木拐子绑到腿上,踩着高跷随着锣鼓点儿一起舞动。



    临回家的时候,我也去驴肉铺子买了二斤的酱驴肉。真的是便宜,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