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君子

下相熟,我岂敢嚣张。”

    李柔的公主府她去过,满园牡丹,满园芳菲,令人过目不忘。

    她与裴衡获救,若是在定国公府宫中必定会遣人问询,或是干脆命宫人将她接入宫中,可二者都没有。

    再联系李柔言辞,可见此处虽不是公主府,应是李柔名下居所。

    裴衡听她言论,低眉间略思索,便知晓她确实有话要商谈,正巧他有事需让她知晓,停顿一瞬,这才进入房间。

    谢芜在房门前微停。

    夜半三更,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确实不该。

    可她想到谈话内容,最终还是关上了房门。

    裴衡听到从身后传来关门声,问:“娘娘想谈何事?”

    谢芜从他身旁经过,面向烛光拿起一把银质小剪刀。

    烛光温润明亮,映着她光洁无华娇艳姿容。

    谢芜微侧过头,散落青丝乌发细如绸缎,灯下她眉眼细致多情,纤腰倜傥,俨然一幅绝美灯下美人图。

    她指尖活动,操控着剪刀将烧焦的烛心剪去。

    焰上舔出一丝黑烟,起初烛光黯淡下去,但没了烧得焦灼的灯芯,没了黑烟,烛光很快变得明亮起来,亦是在此时,他听得她问出一句:“裴公子是何时醒来的?”

    裴衡静默一瞬,回禀:“臣虽体弱难行,但尚存神志,并未昏迷。如娘娘先前所说,定国公府人马前来寻臣,恰逢途中长公主施救,这才回到府中。”

    裴衡自知此事无从推脱。

    当时即便她已昏迷,可如长公主所言他们是由长公主相救,长公主又如何能得知他们具体位置?

    唯一尚算合理的方式,便是如她最初图谋那般,他因是定国公府嫡子,定国公府对他看重,一行人沿途搜寻,寻到他们踪迹后,将他们救起,之后人马与长公主汇合,由长公主出面将他们救下。

    事以密成,不可多言。

    若再说其他,未免牵扯过多。

    他已见识过她的冷静聪慧,知晓若是前因后果难以周全,必然会引起她的怀疑。

    七分真三分假,足以遮掩。

    至于长公主与定国公府交好……

    即便她得知,亦是对她有利一点,以她聪慧,会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谢芜视线在他                                                身上凝结一瞬。

    心中的万千猜测在对方开口的一瞬全部得到印证。

    他没有昏迷,所以,他的确听到她在穴底那些话。

    蜷了蜷手,因为心中紧张,肩膀不可抑制轻微颤抖。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理清思绪。

    此时此刻,李柔在此地出现,就证明李柔与定国公府交往颇深。

    定国公从不与人结党,在朝中独树一帜,又手握军权,李玦和赵家都愿与定国公府交好。

    此时,李柔与定国公府交好,是因为李玦刻意安排缘故试探?

    还是因着李柔从前与裴肃世子有过婚约,一直与定国公府交好?

    又或许,定国公府与李柔之间有其他安排?

    谢芜立即判断出应当不是第一种。

    否则,李柔何必要与她合作?

    可若是后两种……

    若是如此,可见李柔心思未必是全然向着李玦。

    如若李柔与李玦并非全然一条心,她不是没有生路……

    谢芜手无意识撑住桌沿头脑迅速飞转。

    藏在胸膛里的心脏跳得越来越快。

    她想,或许,李柔与李玦本就不是全然一条心呢!

    否则,如何解释太液池之事?

    以李玦的性格,若是李玦得知当日李柔与赵媛发生争执有她设计缘故,如何能不防备她?

    可李玦并没有。

    李柔并未对李玦提起,是故意隐瞒,还是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可,以李柔的性格,又怎会明知被人利用,却肯息事宁人?

    她知晓李柔憎恶赵家,可现在看来,她在利用李柔应对赵媛之时,焉知不是李柔正乐于令赵媛难堪,故而顺势而为?

    前些时日,因赵媛之死,牵涉太液池之事,群臣参奏,李柔麻烦缠身,李柔大可将她供出来,拿她去做替罪羊,可李柔并没有。

    若是如此……当真是柳暗花明……

    谢芜心思稍加安定,她想,甭管眼前这位裴公子身子何等孱弱,只要有他在一日,就是定国公府希望。

    李柔性格虽张狂,却是个爱屋及乌的性子,或许因着从前与裴肃世子情意,李柔对定国公府有格外情谊也未可知。

    再看李柔对裴衡态度……

    出于直觉,她觉得李柔对裴衡是看重的。

    当日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