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如何让更多的生命消逝。
张嵩平躺在庭院中的雪地上,仰望着蓝天。为何今日不再下雪了呢?尽管天气变得更加寒冷。为何后世的电视剧中的战争和叛乱如此激动人心、壮观,却鲜少描绘生死的痛苦?为何我要为了少数人而引发更多的死亡?
张嵩的内心充满了混乱。每当他的良心质问他时,他总会选择清空思绪,随后举起屠刀,就像上次在五朝沼泽时一样。
张嵩的院子里有三棵枣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最后一棵……真是岂有此理,为何你也是一棵枣树?难道就不能有些新意吗?我诅咒你!
张固跪在他的旁边,仰头望着,竭力避免鼻血喷涌而出。他看着张嵩挥舞着刀刃砍伐树木,表情疯狂,充满了刻入骨髓的仇恨。他想,难道他对这棵枣树有着什么深仇大恨,就如同杀父之仇或夺妻之恨一般?
吕诗平静地告诉张固,年轻的主人进步了许多,他之前是这样每天连续工作八个小时,剩下的四个小时则是用来休息的。小苗蹲在雪地里,用张嵩砍下的树枝堆雪人。
当然,调动巡逻兵到城墙上并不需要张固亲自去做。他的亲兵队长完全可以处理这件事情。说实话,张固的部下比这个十七岁的冲动男孩要能干得多。这件事需要保密,所以最好由可靠的人来处理。
张嵩并不喜欢亲自动手,因此他派遣陈宫去见薛洪,同时让张辽带着两车礼物到张杨的军营外表示感谢。张辽前往张杨的军营,这一秘密自然不为外界所知。那些偶然目睹的人只见张辽带了一车东西进入大帐篷,却未见他离开时带走四车东西。人们只能感慨张杨的心地善良或者过于天真。
曹泰已不再伴随在张嵩身边。他去了何处,张嵩并不清楚,但张嵩深知,精英胡本的轻骑兵在城外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曹泰或许不是一位能够独立领军的将军,但只要张嵩交给他任务,他便会不遗余力地去完成。而且,这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任务的要点是:若情报有误,那两人当晚不会采取行动,那么曹泰便会负责点燃导火索。若情报准确,当晚确实发生了某些事情,那么曹泰的任务便是火上浇油。
汉朝的铁铸技术尚未达到巅峰,至少在张嵩的刀上体现不出足够的锋利。他砍了许久,刀刃却弯曲了,树干却依然屹立不倒。最终,张嵩只能以双手直接掰断了碗口粗的树干。张固和吕诗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连张嵩自己都惊呼自己是野兽,不禁好奇自己为何拥有如此惊人的力量。但发泄过后,他感到心情舒畅了许多。
张嵩拍拍手,露出冷酷的笑容,宣称:“杀!他们都该死!”
张固惊讶地询问:“我们应该杀谁?”
张嵩却置若罔闻,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刚才,我意识到我有野心!我要训练出世界上最强的部队!横扫一切!曹操和袁绍都应该死去!没有其他原因,只因为我想要活,全世界的人也都想活!该死的这个世界,如果你不展示你的力量,连最卑鄙的生物都敢冒犯你!我只是想活,全家人都活。这是我最大的野心。既然我来了,或许……这也会是我的时代!!!”
曾经,张嵩认为黄袍加身的行为过于矫情,相较之下,被迫反抗似乎比被迫为恶更有意义。但如今,他逐渐明白了抉择的艰难并不在于选项本身,而在于做出选择前的心生动摇与挣扎。若赵匡胤的部下不曾支持他,他无法成为皇帝。而张嵩现在面临的,以及未来可能遭遇的境况是,倘若他不主动举起屠刀,便会有他人向他举起。
抉择在于生死之间并不复杂;答案显而易见,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人类本质上是残忍的生物;当生存受到威胁时,他们 一系列罪行。这正是张嵩所做的事情。
人们亦是虚伪的生物;当 即将或正在做坏事时, 总会找到一个高尚的借口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没有人会认为自己邪恶,张嵩也是如此。他用一个崇高的借口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为世界带来和平与宁静!
在做出残忍和虚伪的决定之后,张嵩的思维变得异常清晰。
从长远来看,他的目标是北征并夺取河套地区,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部队,与袁绍、曹操、孙权和刘备争夺世界的控制权。胜利意味着生存,失败则可能导致死亡。然而,死亡并不总是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它也可能是一场逃亡的开始。
从短期来看,他今晚应先确保杨丑死去,次日或第三日再让隋固跟随其后。至于县令薛洪,则要看他是否会自取灭亡。
在双手掰断三棵枣树之后,张嵩的思路变得愈发清晰,天色渐晚,太阳也开始西沉。
张固的亲兵归来,并向张固报告了情况。张固询问张嵩:“张嵩,我们应该何时让巡逻士兵上城墙?真的要让他们在那里受冻一整夜吗?这似乎并不妥当。巡逻士兵每三天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