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的趣事!”
话音刚落,周围便围满了听众。他们或站或坐或蹲或倚在墙上听得津津有味。
柳毒姬站在一旁观看这热闹的场面不由得笑出声来:“胖子你倒是会做生意啊!这文化不就传播开来了?”
王胖子得意地笑道:“这叫寓教于乐嘛!你看这文化不就自然而然地传播到百姓中间去了?”
柳毒姬点头称是:“你说得对!不过你这说书的技艺也是一绝啊!”
两人正聊得投机时忽见远处走来一群人。为首的是一位气质高雅的中年男子正是麻相。他身后跟着几位外国使者显然是来交流文化的。
麻相走到王胖子的说书摊前停下脚步听了一会儿然后对王胖子说:“你这说书技艺不错!不过要想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宋朝的文化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啊!”
王胖子连忙点头称是:“是是是!小人一定努力传播我们宋朝的文化!”
麻相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对身后的外国使者说:“各位使者我们宋朝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我们也愿意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次文化交流增进了解促进合作。”
外国使者纷纷表示赞同并与麻相握手致意。
在市井的另一角,一家不起眼的工坊内却隐藏着一位即将改变宋朝命运的工匠——诸葛瑾。他手持图纸正在与几位工匠讨论着新型农具的设计方案。虽然他的工坊并不起眼但他的才华却早已在工匠圈内传为佳话。
诸葛瑾心中清楚宋朝的繁荣不仅需要文化的滋养还需要科技的支持。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因此他夜以继日地钻研着机械原理希望能为宋朝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此刻的皇宫中赵匡胤正在与宇文轩、麻震天等人商议着国家的未来。他们谈到了文化的发展、军事的强化以及科技的进步。在谈到科技时赵匡胤提到了诸葛瑾的名字并对他寄予了厚望。
“我听说诸葛瑾是个机械天才他设计的新型农具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赵匡胤说道。
宇文轩点头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诸葛瑾的才华确实出众我们应该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让他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赵匡胤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好!那就这么定了!我们要让宋朝的文化、军事和科技都达到鼎盛时期!”
就这样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宋朝的文化盛世逐渐拉开了序幕……
工坊内,铁锤敲击声与机轮的转动声交织成一首动听的交响曲。阳光透过半开的窗户,洒在诸葛瑾那张认真而专注的脸上。他手中拿着一张精细的图纸,正对着工匠们进行解说。
诸葛瑾(挥舞着图纸):“诸位,请看这里,这是我设计的新型农具——水转翻车。它利用水力驱动,能够自动灌溉农田,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李峰(凑近观察):“瑾弟,你这设计真是巧妙。这水转翻车若是推广开来,百姓们岂不是要乐开了花?”
工匠甲(点头):“是啊,这可比我们以前用的农具方便多了。诸葛大人真是我们工匠的楷模。”
宇文轩(赞许):“瑾弟,你这不仅是科技的创新,更是对民生的巨大贡献。有了这水转翻车,百姓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富足。”
诸葛瑾(微笑):“这还多亏了陛下和各位大人的支持。没有朝廷的资助,我这小小的工坊又怎能造出如此利器?”
此时,一位年轻的工匠乙凑上前来,手中拿着一块木料,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渴望。
工匠乙(激动):“诸葛大人,我也想学习这水转翻车的制作技艺。将来,我也想为百姓们做些实事。”
诸葛瑾(鼓励):“好,有志气!我会亲自教你,让这技艺传承下去。”
赵匡胤坐在龙椅上,手中把玩着一块玉石,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赵匡胤(赞许):“诸葛瑾的水转翻车,真是国之瑰宝。传令下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新型农具,让百姓们都能受益。”
卫斯奇(点头):“陛下英明。这水转翻车的推广,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减轻百姓们的劳作负担。”
麻震天(补充):“而且,这也能彰显我朝科技的领先地位,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