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若萧一纸洋洋洒洒的状书,附上证据,将其父其母告到了大理寺和刑部。m.lanyuezdh.cc
因晋律“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大理寺和刑部连两位被告人都未召直接将状纸打回。
又因穆若萧身份地位崇高,深受帝宠,还亲自将状纸送到穆若萧府邸并进行劝说,欲将此事压下。
因为在晋律中子告父母当处以绞刑。
可惜穆若萧并没有收手,直接敲响了“登闻鼓”,逼得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三方共审,不得不接手这桩棘手的案件。
也将此事送到大众面前。
案件牵扯着两位大将军一位大长公主,三位都是身份高贵出身不凡之人。
刹那间,一跃成为年关百姓官员们,饭茶余饭后最大的谈资。
并开展了一场“父与子,子与母”关系的探讨。
穆若萧倾情所撰写的那篇状纸更是被广为流传。
有不少被父母压榨,不得不当牛做马的人看到了希望,暗戳戳地支持。
可很快,此等行为以儒家学士为代表,坊间为人父母的百姓官员为辅的人群,发出了激烈的抨击。
怒斥穆若萧无亲无缘,毫无人性可言,父母授子命,子遵父母言,天经地义。
他们一个遵循儒家学术,一个维护自我权利。
有他们的加入,一边倒的局势瞬间被压制,那些被儒家思想压了数百年的人,渐渐的没了生息。
这一动作亦间接反应了穆若萧子告父母的走向。
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同时出诉讼结果,皆判状纸无效,并收押了穆若萧身边的人以做严惩。
而穆若萧接受不了这个结果,当晚便策马离开上京,前往边疆。
待众人收到这个消息时,已然晚了。
于是这几天的朝会,便一直围绕着京都统领由何人担任。
从前是穆若萧主外,防御外敌,燕北平主内,保卫京都。
可如今穆若萧离开,燕北平深陷北方,让百官心服口服的将领便没了。
年关将至,皇帝祭祀、朝贺、宴会等活动接踵而至,谁若是此刻接过京都统领的位置,那么他有望成为大晋军事集团第三人。
故而各派为了利益,争论不休。
十二月二十五日的早朝,吵累的中系官员,瞄了眼靠坐在椅子上正大光明闭眼休憩的人,忍不住出声。
“济王,燕侯是在您管辖的领地失踪,如今中北和谐往来,不知您能否出动人找一找?”
“唔~燕侯?”
李玉满睁开眼,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看向下面的人,拧眉深思片刻,道,“左御史,本王没听说过什么燕侯。”
以燕北平为首的将领反应过来,指手画脚地一顿比划,跟李玉满说清了燕北平的重要性以及他什么时候失踪,在哪失踪。
“哦,原来如此。”
李玉满佯装并不知晓地颔首,而后问:“不知燕侯前往北地所为何事?”
百官哑然面面相觑,就连高位上的顾槐也是如坐针毡。
好在李玉满只是随口一问,转眼间又道,“本王记下了,等北上的雪融了,便派人行动,只要人在北地,本王定然将他找出,护送他回京。”
众人忙道:“多谢济王。”
随后反应过来,北边此时正是冰天雪地之际,所以哪怕济王答应找人,也要等到开春雪融了,才有可能实施。
北地的人过不来。
北地的人过不来……!
左御史珂凌眼前一亮,与同僚对视一眼,同僚们抚须点头,表示认可。
于是,珂凌站出来道:“燕侯无法回来,想来济王也是回不去。”
李玉满近期伪装的便是好说话的人设,如今仔细答道:“嗯,本王没来过上京,便同顾……陛下商议在此过个年,待到其他将领叙职完毕再与他们一同离开。”
珂凌:“逗留如此久,济王可想过为朝廷办事。”
“本王为大晋镇守北方,保其无忧,不就是办事了吗?”李玉满疑惑道。
珂凌嘴皮抖了抖,这应该是为她自己办事吧!
毕竟北方都划给了李氏,自营自给。
珂凌咽下自己即将要说出口的讽刺,道,“济王日日上朝可听明白朝中缺什么?”
李玉满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啊?缺什么?”
紧接着她眨眨眼,“抱歉,近来睡眠不好。”
好好好,要的就是这种态度!
试探完毕,珂凌拱手弯腰道:“陛下,都察院推举济王李满任京都统领,待到燕侯回京后卸任。”
都察院官员:“臣等附议!”
正休息着的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