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初期巅峰
呜,呜呜!床头手机震动声吵醒了我。www.ghjun.com
吴琼打电话说今天停电。所以去闽清的行程计划又要改变。决定陪吴琼去汉江走走。
九十分钟后在汉江阳中村路口接到了吴琼。两人商量一番后决定去楼下街吃煎包再去老城区徒步。
汉江是闽中市的母亲河,发源于九鲤县山区。经九曲十八弯横穿闽中市区,于兴化湾入海。闽中市以汉江为界分为南北洋,南洋为大石镇渡口镇。北洋即为汉江区。明时在闽中设二市。此市非彼市,乃市场,商品交易之地。至清时大石因地势略高而逐渐落寞。而汉江则因水网密布,又有三江入海而逐渐兴起。汉江港也顺势成为闽郡四大港口。
清早期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在闽中成立,《天地会》覆灭后。陈家洛又于闽中九华山红花亭成立了《红花会》。
因为闽中大地有很强的反清情绪和基础。所以清政府在闽中实行了严格的截界令。沿海五里内不得居住,片木不得下海。汉江港因此受到了冲击。
康熙收复台湾后,截界令废除。汉江港重获生机。雍正时在汉江港设置海关。为闽郡四大海关。从此汉江成为了闽中乃至闽郡最主要的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海运直通闽都,上海,广州以及日,韩东南亚诸国。抗战时更是成为了全省唯一的出海口。从此彻底奠定了其商埠的地位。
汉江区分为汉东与汉西。汉东乃新城区。汉西就是老城区。此地水网密布,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遍地都是古旧建筑而无法拆迁。故现在汉西的商业地位近乎于无。
我牵着吴琼的手,走在汉西行人寥寥的萝苜田街道上。萝苜田被誉为闽郡最漂亮的地方。街上建筑古色古香,多为砖木石结构,建筑的构件美轮美奂。其闽中特色的红砖厝加上西洋以及南洋风格。独树一帜分外的雅致。又多因临水而建,颇具江南水乡的韵味。
宋代端明殿大学士蔡襄在水心河入海处建造了“端明陡门”。过陡门桥就进入了萝苜田的中心区域,此地古建筑密集。有的修缮完好,有的几近坍塌。
比较完好的有,顺茂隆大厝,周氏茂隆宅院,黄氏古民居,馨美堂,卢埕杨氏古民居,陈训彝侨居,东方廿五坎,林氏古民居,肃觉祠、刘协台宅、广镇楼,集奎古街,延宁宫等。
这些建筑基本都是红砖包厝,石柱雕花。木质的飞檐斗拱雕的美轮美奂。
再往前走就是集奎古桥。
明时倭寇侵袭汉江城,集奎龙桥被毁损,断绝了南北交通。三一教主林龙江心念民众之苦,募金重建,选派门徒慧性上人负责。万历七年夏,慧性上人到达集奎,与乡里耆老联合发动群众捐金助建。同时,一连数日和里老、河工,反复到龙桥察看,制定建桥方案,招募工匠民夫,择吉动工。不料,八月大潮来临,水位太高,无法施工。慧性上人站在海堤上捻手祷告,一连三日。到了第四日午时,海潮突然退去,并且三天一直不见潮水进港。天赐良机,慧性上人亲自指挥组织工人日夜砌筑抢修。民间传说,东海龙王被慧性上人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派虾兵蟹将把潮水阻止在汉江港外。慧性上人等又经过连续苦战,终于把毁坏二十多年的龙桥修竣。汉江民众对慧性上人再造新桥之功感激不已,于是将龙桥称为“新桥”,并一直沿用至今。
再过去就到了廿五坎,其实“东方二十五坎”原来有二十九坎,抗日战争爆发,其中四坎被日军飞机轰炸摧毁。剩下二十五坎,故称东方廿五坎。
东方廿五坎沿河而建,上下两层,有25片红砖拱孔骑楼,外墙是厚重敦实的红砖,拱门为整齐美观的西式风格,长廊则是悠长通透的中式设计 。
站在廿五坎边的桥上,看着狭窄的街巷和老旧的建筑中透出浓浓的历史余韵。
我闭上了眼睛。脑海中仿佛出现了繁忙的景象。桥下的河里舟楫纵横。管事的呐喊声。小贩的叫卖声,般橹的摇水声。可睁开眼睛什么都不见了。只剩下孤零零的空房子。我忽然知道沧海桑田,永远地在变化,但是世事沉浮,时运难料。永远不变的是持心守正,是传承。
对,传承。我得到了真武大帝的传承,就应该持身以正。勤加练习。
不知不觉间体内的灵气在经脉里缓缓的流动。逐渐的加快变成了汹涌的潮水,又如凶猛的狂兽。在经脉里左冲右突。灵气不断的堆积,增强。过了不知多久,可能很久,也可能只有一瞬。
灵气慢慢的沉寂了下来,又归纳回了丹田。感觉到灵气有所增加,应该达到了炼气初期的巅峰。说明心境跟修炼同样的重要。也说明没有灵气同样可以进步。怪不得古代的炼气士也可以凝炼灵力,化力为气。
吴琼看着陈宇慢慢的闭上了眼睛。身上仿佛有一股气韵在流转。很庄严,神圣,也很神秘。不知不觉的吴琼靠近了,感受到了真实的灵气在流动。有一股灵力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