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其他小说 > 世界锦绣繁华 > 第16章 盛世遗风 新帝登基

第16章 盛世遗风 新帝登基

    楚凌轩与林悦,这对在大楚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帝后,在悠悠岁月的洗礼下,终究还是缓缓步入了人生的终章。m.mankewenxue.cc他们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为大楚的繁荣昌盛倾尽全力的一生。从初登大宝时的艰难探索,到携手开创大楚盛世的辉煌,每一步都饱含着心血与智慧。他们的爱情故事,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早已成为大楚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的美谈。



    当他们离去的消息传遍大楚的每一寸土地,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无论是繁华都市的达官显贵,还是偏远乡村的普通百姓,无不沉浸在哀伤里。街头巷尾,人们低声谈论着帝后的种种功绩,眼中满是怀念与不舍。皇宫内,宫殿的檐角垂下白色的缟素,微风拂过,似在轻声诉说着无尽的哀思。



    然而,他们留下的不仅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大楚王朝,更是一套影响深远的治国理念。这如同熠熠生辉的璀璨星辰,照亮了大楚未来前行的漫漫征途。其子楚逸,这位自幼便在宫廷中接受严格教育与悉心培养的皇子,在万民的翘首以盼与殷切瞩望中,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责任感,庄重地登上了那象征着至高权力与无上责任的皇位。那一刻,钟鼓齐鸣,响彻云霄,新的时代篇章就此拉开帷幕。



    楚逸的童年与少年时光,是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教导下度过的。宫廷的静谧庭院中,常常能看到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楚逸依偎在父母身旁,眼神中满是好奇与崇敬,聆听着他们讲述治国理政的精妙智慧。楚凌轩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前朝兴衰的历史教训,教导楚逸如何洞察人心、选拔贤才,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以促进国家的发展。林悦则在一旁温柔补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阐述民生疾苦的重要性,强调关心百姓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他们不仅言传,更注重身教。楚逸清晰地记得,无数个深夜,当他醒来时,透过窗户,仍能看到父亲书房中那昏黄的灯光,那是楚凌轩在不辞辛劳地批阅奏章,为国家大事殚精竭虑。而母亲林悦,在后宫之中,始终以身作则,倡导节俭之风。她亲自带领后宫妃嫔们学习女红,将节省下来的开支用于救济百姓。她还精心整治后宫秩序,让后宫成为一个和睦有序的大家庭,为楚凌轩在朝堂上的拼搏提供了坚实的后方保障。



    这些伴随楚逸成长的日日夜夜,楚凌轩在朝堂上面对复杂局势时的英明决断,林悦在后宫中处理各种事务时的温婉贤良与睿智果敢,都如同深深烙印,牢牢地镌刻在楚逸的灵魂深处。他深刻领悟到,身为皇室子弟,肩负着延续家族荣耀、守护国家安宁、造福百姓的重大使命。于是,在心中早早立下宏愿:一定要将父母所开创的盛世辉煌延续下去,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将大楚推向更高的巅峰。



    楚逸登基之后,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一刻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刻明白,要让大楚长治久安、持续繁荣昌盛,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秉持父母的治国理念,在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不断开拓进取。经过深思熟虑,他将目光首先聚焦在了国家的教育体系之上。在他看来,教育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根基,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只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学识的人才,大楚才能在未来的岁月里保持繁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于是,在楚逸的大力推动下,一场规模宏大的教育改革在大楚的广袤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朝廷拨出大量的财政资金,这些资金如同甘霖,滋润着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在繁华的都市,新建的学府选址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之处,高大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在偏远的乡村,朝廷也没有忽视,一座座简朴却充满希望的学府在田野间、村落旁建成。即使是宁静的小镇,也迎来了教育的春风,崭新的学府为小镇增添了几分书香气。



    这些新建的学府不仅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还配备了一批学识渊博、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楚逸亲自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的学者、儒士担任教师。这些教师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纷纷投身到教育工作中。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在教学内容上,楚逸大胆创新,勇于打破传统教育只注重经史子集的狭隘格局。他深知,时代在发展,大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他不仅要求学子们深入研习儒家经典,领悟古人的智慧和道德准则,从《论语》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从《孟子》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思想,还大力推广林悦生前引入的现代科学知识。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拿着用竹子精心制作的算筹,为学子们讲解着复杂的算术问题。学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手中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努力探索着数字的奥秘,学习如何运用各种算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