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其他小说 > 世界锦绣繁华 > 第62章 战后的朝堂格局

第62章 战后的朝堂格局

同时整治河道,兴修水利工程,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此外,革新派还非常重视教育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他们主张在全国各地建立学校,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培养出具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无论是农业、商业还是工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推动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储备充足的力量。



    然而,以丞相赵崇为首的保守派,在战后的发展方向上,与革新派产生了激烈的分歧。赵崇,这位在朝堂上深耕多年的老臣,历经数朝,见识过无数的风雨。他一直秉持着稳健的治国理念,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战争期间,他虽然全力支持前线,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力,为军队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后勤保障,确保了战争的顺利进行。但在内心深处,他对大规模的改革始终持有谨慎的态度。



    赵崇认为,多年的战争已经使国家元气大伤,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此时,国家急需的是休养生息,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农业作为国家的根基,一直以来都是大楚经济的支柱。在战争中,大量的农田被破坏,农民流离失所,农业生产遭受了重创。因此,当务之急是优先恢复和发展农业。他主张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朝廷应拨出大量的资金用于修复被破坏的农田、水利设施,同时减免农民的赋税,减轻他们的负担。此外,还应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对于愿意开垦新土地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扶持政策。在农业技术方面,赵崇建议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如改进耕种方法、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等,以提高粮食产量。



    在赵崇看来,只有百姓生活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贸然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可能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改革往往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者的权益,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而且,改革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国家经济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可能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旦改革失败,将会给国家带来新的危机,使百姓陷入更深的苦难之中。



    楚星辰,这位年轻而睿智的皇帝,在这场战争中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和百姓的疾苦。他深知朝堂上这两派势力的平衡至关重要。他站在国家发展的全局高度,以敏锐的洞察力,清晰地看到了两派观点中各自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一方面,他对岳飞、林羽等将领在战争中的功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为了表彰他们的贡献,激励全军士气,楚星辰毫不吝啬地大肆封赏。他赐予岳飞、林羽等将领丰厚的财物,良田美宅无数,同时提升了他们在军队中的官职和爵位,给予他们更高的权力和地位。



    在朝堂上,楚星辰多次公开赞扬岳飞和林羽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他将岳飞和林羽树立为全军将士的楷模,号召其他将领向他们学习。楚星辰深知,这些将领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的忠诚和能力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他们的表彰和奖励,不仅能够激励军队的士气,还能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起一种崇尚英雄、报效国家的良好风气。



    另一方面,楚星辰也清楚地认识到保守派在国家稳定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深知,丞相赵崇等保守派大臣们,都是为国家和百姓着想,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因此,楚星辰总是耐心倾听赵崇等保守派大臣的意见,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私下的议政场合,他都会认真思考他们提出的每一项建议。对于保守派大臣们的观点,楚星辰从不轻易否定,而是会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在各种场合,他都会肯定保守派为国家稳定所做出的努力,强调他们的稳健治国理念对于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楚星辰深知,国家的发展需要稳健的步伐,不能忽视民生的需求。在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与各方大臣的反复商讨之后,在一次重要的朝会上,楚星辰提出了一项折中的政策。朝会当日,朝堂之上庄严肃穆,满朝文武大臣们整齐地站立两旁。楚星辰身着龙袍,神色庄重,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到朝堂的中央。他目光坚定而平和,环视一周,向满朝文武阐述了自己的治国方略。



    “诸位爱卿,如今我大楚虽已赢得战争,但国家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战争的创伤尚未愈合,百姓仍在受苦,国家的发展刻不容缓。朕经国深思熟虑,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我们应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农业乃国家之根本,民以食为天,只有农业繁荣,百姓才能富足,社会才能稳定。朕将下令减免农民的赋税,各地官府要积极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对于新开垦的土地,给予一定期限的免税优惠。同时,要大力兴修水利,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修建灌溉渠道、堤坝等水利设施,确保农田能够得到充足的灌溉。此外,要组织农业专家,深入民间,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以确保粮食的丰收。”



    说到这里,楚星辰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朝堂上的每一位大臣,观察着他们的反应。只见大臣们有的微微点头,有的陷入沉思。楚星辰继续说道:“然而,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忽视国家的长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