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其他小说 > 世界锦绣繁华 > 第72章 新皇的初政风云

第72章 新皇的初政风云

    楚宇身着华丽庄重的龙袍,端坐在那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皇位之上。m.wenqishuku.cc殿内,琉璃盏光芒摇曳,映照着群臣林立的身影,金砖地面折射出清冷的光。然而,此刻楚宇的内心却如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



    虽承继于盛世,国家表面上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街市上人头攒动、商贸繁荣,边塞安稳、四夷来朝。但楚宇清楚,朝堂内外潜藏的问题,犹如隐匿在深海中的尖锐暗礁,稍不留意,便会给国家这艘庞大的巨轮带来致命的创伤。



    在这朝堂之上,楚星辰留下的班底确实稳固非凡。以丞相林渊为首的元老重臣们,皆是历经数朝风雨洗礼的肱骨之臣。林渊年逾花甲,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他从政数十载,在楚星辰在位期间,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对政务的熟悉程度,犹如熟悉自家后院的每一条小径,处理起政事来游刃有余、滴水不漏。还有太尉赵崇武,身形魁梧、目光如炬,统领着全国的军事力量,在军中威望极高,多年来为国家的边疆稳定保驾护航。这些元老重臣们在各自的职位上兢兢业业,犹如定海神针,维持着朝廷政务的正常运转。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停歇。年轻一代的官员们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崛起。以张逸飞、李诗韵等为代表的年轻官员,他们大多出身科举,饱读诗书,思想开放且充满活力。张逸飞年纪轻轻便中了进士,才华横溢,对天下局势有着独特的见解。李诗韵更是女中豪杰,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努力,在朝堂上崭露头角。他们怀揣着新的思想和抱负,渴望在这政治舞台上一展身手,为国家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新旧势力的博弈,如同平静海面下的汹涌暗流,肉眼难以察觉,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



    新旧势力的朝堂博弈



    部分元老重臣,深受传统观念的熏陶,秉持着祖宗之法不可轻易变更的理念,对楚宇的某些革新举措心存深深的疑虑。在他们心中,现有的政策和制度,是先辈们历经数代摸索建立起来的,已经维持了国家多年的繁荣稳定,任何改变都可能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带来未知的风险。他们担心革新会打破现有的社会秩序,使得百姓生活陷入混乱,引发动荡不安的局面。



    林渊就曾在私下里忧心忡忡地对几位元老说:“当今之世,天下太平,祖宗之法已行之多年,百姓安居乐业。若贸然革新,恐生变数,动摇国本啊。” 他的观点得到了许多元老的认同。



    而新崛起的年轻官员们,深受楚星辰改革之风的影响,又接触了诸多新的思潮,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他们看来,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使国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张逸飞曾在一次私下聚会中慷慨激昂地说:“时代在变,我们若还抱着旧观念不放,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国家需要新鲜的血液,需要大胆的变革,才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上,双方的分歧逐渐显现,且日益加深。年轻官员们提出的一些新政策和改革方案,往往在朝堂上遭到元老重臣们的强烈反对和质疑。比如,年轻官员们主张推行新的商业税收政策,以鼓励商业发展,促进贸易流通。但元老重臣们认为,现有的税收政策已经稳定多年,随意更改可能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商业的过度发展可能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反之,元老重臣们所坚持的传统做法,也让年轻官员们觉得过于保守和僵化。在一次关于教育制度的讨论中,元老们坚持沿用传统的科举考试内容,注重诗词歌赋和儒家经典的考核。而年轻官员们则认为,应该增加实用学科的考核,如算术、地理、格物等,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上的气氛日益紧张,每次朝会都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楚宇的平衡之术



    楚宇深知,平衡朝堂势力是施政的根基,犹如大厦之基石,基石不稳,大厦将倾。他明白,元老重臣们经验丰富,在朝廷中拥有深厚的人脉和广泛的影响力,他们的支持对于政权的稳定至关重要。



    因此,他一方面对元老重臣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每次朝会,他总是耐心倾听元老重臣们的意见和建议,无论观点是否与自己相符,他都认真对待,从不轻易打断。对于重大决策,他常主动向元老们虚心请教,给予他们参与核心事务的机会,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



    楚宇还经常单独召见元老重臣,与他们促膝长谈。在那幽静的御书房中,楚宇屏退左右,亲自为林渊等元老们煮茶,与他们探讨国家大事、民生疾苦。他轻声询问:“林丞相,依您之见,当前民生之最大困扰为何?” 在交谈中,他仔细倾听元老们的想法和顾虑,用温和的言语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