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王府井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爬到了头顶,眼见到了晌午,也没瞧见大院里有人烧灶。m.dermstem.cc

    难道留守妇女们不吃午饭?

    杨庆有带着疑惑出了院门。

    脑海中的同人文威力太大,除非必要,他不想进中院和后院。

    万一,万一聋老太太来上一句:“孙子,我还没吃饭呢!”

    你是答应啊,还是答应啊。

    想想都恐怖。

    估计能应对的只有前院的李奶奶,她可以硬怼上一句:“老姐姐,我也没吃饭。”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杨庆有吧,说穷也穷,连个热饭都吃不上,浑身上下不到五块钱。

    说富也富,空间里啥都有,虽然不多,但让他饱几个月没问题。

    关键是空间里的菜米肉都是生的,方便面和面条也得用锅烧,恰恰他没锅。

    剩下的就是零食、火腿肠、饮料,好吃是好吃,你总不能竭泽而渔吧!

    这会儿当饭吃了,以后想解馋怎么办?

    杨庆有索性不先起灶,不如利用下午的功夫做个市场调研,看看怎么把空间里,为数不多可以用的东西,变现一部分。

    这年代出门也简单,家里都穷,也舍不得买锁,门一关,就算告诉邻居,这家没人,莫来!

    要问五六十年代,京城吃啥最划算。

    无疑是杂粮烧饼。

    二两粮票+三分钱,就能落一两面金黄,满是芝麻的烧饼,咬一口,口齿生香。

    这是杨庆有逛了半个小时后的心得。

    几根肉丝的肉丝面要两毛钱一份,他看了半天也没整明白,凭什么卖两毛。

    最后发现还是烧饼最划算。

    于是他直接取出上午买粮时,多买的面袋子,一口气买了四十个。

    恒温保湿的空间这才体现了它最大的价值。

    在杨庆有看来,八斤棒子面和烧饼之间,选烧饼肯定亏不了。

    虽然他每月的定额才21.6斤粮食。

    住南锣鼓巷的好处之一,去哪都近。

    当然去哪都近,也同样意味着去哪都远。

    去王府井很近,溜达着就到了。

    王府井大街,京城购物方面的No.1。

    不来王府井,不知京城贵,

    这句话搁五六十年代同样适用,鼎鼎大名的百货大楼、新华书店、东安市场都在这。

    杨庆有站路边感慨,怪不得路上自行车这么少,合着有钱人都在这儿。

    王府井边上一溜溜的全是自行车,边上还拉着线,旁边站一红袖箍,那是收费员,看车的。

    当然也有专门的停车场,那是真的停车场,一水的轿车,中间夹着几辆吉普。

    停车场外围一圈一圈的围观群众,搁那长见识,有几位还大声问:

    “驾驶员同志,你打开门,开门让俺们瞧瞧。”

    “驾驶员同志,你起开点,挡着我了。”

    “同志,开车啥感受?听说车里还有沙发,是不是真的?”

    就围观群众这股子热乎劲,驾驶员也不敢走远,全如临大敌的守在车旁。

    俗话说,在国内逛街,当你不知道干嘛时,跟着人流走就对了。

    搁这会儿也适用。

    不用问,不用找,杨庆有跟着人流就进了百货大楼,这时候,还不叫百货大楼,大门上挂的是:王府井百货商店。

    进了门,杨庆有算是开了眼。

    因为没啥新鲜的,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全。

    全到什么程度,卖搪瓷盆的都有一专门柜台,各种花色,各种尺寸,全挂售货员身后的货柜上,您没瞅花眼,他算白挂。

    要说最挤的是纺织品柜台,那人头,黑压压一片,根本挤不进去。

    花色吗?杨庆有觉得没空间里盖得被单好看。

    糖果柜台同样人挤人,虽然不是必需品且要票,但人家品种全,各种形状各个产地全有。

    杨庆有感慨,可惜不知哪位是后世闻名的张秉贵,怎么着也得多搂几眼,看看年轻的他,是否练就了一把抓的绝技。

    服饰鞋帽样样俱全,样式各具特色,绝对的货真价实。

    这些柜台前,有着同样的特色,看的多买的少,这年头没几个人乐意买成品。

    在人们朴素的认知里,弄点材料回家找人做,也比这划算。

    尽管人多,大家还挺守秩序。

    百货大楼是绝对的卖方市场,你要是敢多啰嗦几句,售货员就能吆喝下一位。

    挤挤走走的,杨庆有发现人少了,仔细一瞧,不知不觉走到了三楼的贵重物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