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都市言情 > 年代:悠闲的日子 > 第506章 捐粮风波2

第506章 捐粮风波2

    “不止李强家,还有老刘家更困难,李奶奶为了多弄点口粮,起早贪黑的糊火柴盒,这不比老姜家困难?”

    “就是,让更困难的家庭帮一般困难的,到哪儿都没这种理儿。m.churuyunkt.com”

    “那是,情况就这么个情况,甭说去街道了,就是去区里,咱们也占理,谁也挑不出来刺儿。”

    阎埠贵看似被邻居们围在中央口诛笔伐,实则内心早乐开了花。

    瞧大家伙义愤填膺的样儿,粮食保住了。

    “行了行了,瞧瞧你们,不捐就不捐,跟我较什么劲啊!那啥,我再问一句,确定不捐哈!别我去跟一大爷说了,你们再回头不认账。”

    面对阎埠贵的质疑,邻居们齐齐点头应道:

    “不捐,谁来问都不捐。”

    “瞧三大爷您说的话,我们是那种人吗?”

    “三大爷您就放心去吧!没人赖账。”

    “论人品,我们比后院那帮孙子强,您就放心吧!”

    其实阎埠贵没啥不放心的,但身为管事大爷,该做的姿态还是要做的,否则,待会易中海问起来,没法应付。

    “行吧!那就这样,你们该忙忙吧!我去说一声。”

    阎埠贵话音刚落,大伙便一哄而散,走的要多快就多快,好似生怕阎埠贵反悔。

    而刚才吆喝着拉屎的王华也屁嘚屁嘚的跟着老婆回了家。

    杨庆有无所谓的走在最后,当他看到阎埠贵嘴角的笑容时,无语的撇了撇嘴,暗暗感慨,先进四合院的名头真尼玛讽刺,屎里淘金了属于是。

    大伙坚持不捐粮,关系不熟只是其次,重要的是,他们拿捏准了,老姜家既然把侄子留下了,就不可能再撵走。

    多一个小孩而已,就不信他老姜家就因为多了一张吃饭的嘴,还真就揭不开锅了?

    纯纯的扯淡。

    至于阎埠贵怎么跟易中海说的,杨庆有不知道,他只知道,老阎同志回前院时,心情很好,嘴里还哼着曲儿。

    易中海则倒了大霉,听晚上冯勇下班打探回来的消息,他和刘海忠被姜家媳妇指着鼻子喷了好久,还是刘海忠以身入局,表示个人在年前每月补贴他们家五斤棒子面,才消了姜家媳妇的怒火。

    至于这五斤棒子面是刘海忠家单独出,还是回头找易中海报销,别人就不知道了。

    反正最后没折易中海的面子。

    他还是院里那个德高望重的一大爷,连二大爷都得吃亏息事宁人,不敢明面上指责一大爷办事不周。

    这种情况下,邻居们谁能说啥?谁又敢说啥?

    由于天气渐冷,晚上温度已达十度以下,白天最高温度也超不过二十度,以至于院里冷清了不少。

    白天这帮妇女还能聚在老冯家门口的游廊下,听会儿收音机,一旦到了晚上,基本恢复到冬天时的情形,除了呼啸的北风,连个鬼影都没有。

    家家户户忙着收拾冬天用的憋了气,看看烟管还能不能用,万一破了烂了,还得抓紧时间想法淘换一截能用的。

    省的到了冬天气温零下时抓瞎。

    为什么杨庆有一直说95号院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符合当下的普遍现状?

    因为95号院的住户们,在冬天家家都能烧得起煤球,别看这年头缺少棉花,被子也薄,但压根冻不着95号院的住户。

    像其他一些比较穷的四合院,好多家庭甭说烧煤取暖了,连炉子也舍不得买,都是做饭时在门外灶台上烧木头,顺道给睡觉的土炕升一下温。

    “小杨,这么早就把憋了气管支上了。”

    杨庆有这会儿正站在门口的凳子上,调整出烟口的角度,闻言回道:

    “朱叔回来了,我想着趁天暖和,早支上早利索,到时直接烧就成了,您今早不也支烟筒来?”

    “嗐!甭提了。”

    朱叔一脸的晦气,吐槽道:

    “有一截烂了,我想着去废品收购站买截品相好点的凑合凑合,没成想跑了好几个废品收购站都没货,买新的又买不到,委托商店倒是有,但他们不单独卖,这不找了块薄铁皮,回来看看能不能用铁丝扎上。”

    说话间,朱叔打开手里的提包,里面还真有一小块锃亮的铁皮,拿出来时,杨庆有仔细搂了眼。

    怎么说呢!

    是够厚实的,论厚度,仨烟筒加一块儿,也赶不上它厚。

    “挺好,您用锤子敲敲,拿铁丝一捆绝对成,要是漏风,糊点泥巴就行。”

    “对,我就是这么想的,行了,你忙着,我先回了。”

    “好嘞,要帮忙您叫我哈!”

    朱叔挥了挥手,没说话。

    帮个嘚的忙,一个职业木匠连这点活都干不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