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王铮

    连齐鲁省卫生厅长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真的没有了。

    

    李青山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种体外循环的医疗器械,国内还没有生产厂家,只能靠进口。

    

    这个年代,这种大型医疗设备的进口还在实行配给制,根本就没有多少份额。

    

    国内的全部数量加起来也不会超过100台,琴岛市能有两台已经很不错了。

    

    只有魔都、帝都、花都这样的大城市,才有可能配有5台以上。

    

    剩下的也仅有省会城市或者琴岛这样的副省级城市才有资格配备。

    

    李青山静静地伫立在会议室那宽敞明亮的窗前,目光直直地投向马路对面那家已然被严密封控起来的航空医院。

    

    远远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医院的四周都拉起了醒目的警戒线,将整个建筑紧紧环绕其中,仿佛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而在这道防线周围,更是分布着众多身着防护服、全副武装的疫情防控人员。

    

    他们身姿挺拔,神情严肃且专注,一丝不苟地执行着自己的任务,严禁任何未经许可之人随意进出这座医院。

    

    此时此刻,大多数人似乎并未察觉到这家医院所发生的一切。

    

    然而,李青山心里却非常清楚,被封锁在医院里的那几千号人将要面临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时光——

    

    他们至少得在里面滞留一个多月之久,有些人甚至根本就没有机会再走出来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微微皱起眉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感。

    

    李青山问道:

    

    “这里面的患者大部分都是有床位的,问题都还不大,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吃饭睡觉问题是怎么安排的?

    

    上千号的医护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吃饭睡觉又是怎么安排的?”

    

    赵文山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开口汇报道:

    

    “李司长,我们把航空医院的所有预备病床全部开放了,又送进去大量的临时简易行军床和被褥等等,暂时来说,患者及其陪护人员是没有问题的。

    

    就是医护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休息睡觉的地方条件太差,大家挤在一起,休息不好不说,还容易交叉感染。”

    

    见李青山不是很满意的样子,这位工作人员继续说道:

    

    “这件事我们区卫生局已经上报给市里了,我建议立刻修建临时性的简易休息室,只需要通上暖气和放下一张床就行。

    

    医护人员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辛苦工作,下班之后只能几人挤在一起打地铺或者睡简易行军床,长期下去谁也扛不住。”

    

    听到这些补救措施,李青山这才露出满意的脸色,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做法嘛。

    

    航空医院的事情绝不是短时间之内能解决的,必须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所以这种凑合着睡觉的事情绝对不行。

    

    睡一个月的行军床,正常人都扛不住,何况是这些顶着巨大压力工作的医护人员?

    

    李青山对这个工作人员的能力很欣赏,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

    

    一旁的赵文山笑道:

    

    “他叫王铮,是航空开发区卫生局的副局长,今年才30岁,已经是副处级的干部了,小伙子有前途。”

    

    琴岛是副省级城市,所有干部的级别比正常城市高半级。

    

    琴岛航空开发区又是国家级的开发区,开发区的区长是正厅级,卫生局的局长是正处级。

    

    王铮作为30岁的地方干部,这么年轻就成为副处级干部,可以说前途无量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琴岛人,王铮是那种从底层一点一点从基层做起来的年轻干部。

    

    父亲和母亲都是普通的基层工人,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甚至父亲还仅仅是一名环卫工人。

    

    但就是这样,王铮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出生而有任何的怨言。

    

    从琴岛市医科大学毕业之后,他就进了航空开发区卫生局工作。

    

    赶上了国家大力推行干部年轻化的浪潮,他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