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大棚的利润

    三婶说道:

    

    “小波你虽然早就不种地了,这里面的事情没想到你还懂啊。”

    

    在她的解释下,众人才清楚大概的情况。

    

    一亩大棚一年要上两次农家肥,成本大约1000块钱。

    

    种子还有浇灌的水费差不多也要500块钱。

    

    跟她一起干活的几个妇女都是隔壁乡镇趁着现在农闲时间过来帮工的,一年算下来也要花去两千块左右。

    

    一年下来,收成有好有坏,但一亩地大致的利润应该在五六千块。

    

    三婶说道:

    

    “实际上种菜也就比种草药多收个一两千一亩,但是我家地少,我闲着也没事,这才干的。”

    

    她指着身后那一大排的大棚,接着说道:

    

    “那边的大棚都是镇上的蔬菜公司承包的土地,咱们李圩村因为靠近淝河,土地都是沙土,适合种菜,所以被人承包下来盖上了大棚。

    

    蔬菜公司的老板才是真的挣钱呢,大宝马都开上了。”

    

    张波笑道:

    

    “三婶,你家不是也新买了一辆小汽车嘛,怎么羡慕起别人来了?”

    

    三婶笑道:

    

    “那能一样吗?咱们家的汽车也就是十几万的车,人家大老板的车都是几十万的呢。”

    

    郑主任来了兴致,笑着问道:

    

    “大姐,你家还买了小汽车了?”

    

    这太罕见了。

    

    这个年代,大家还都是刚刚完成温饱的阶段。

    

    别说是农村了,哪怕是在城里,除非是做生意的,谁会买车啊。

    

    十几万一台车,对于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绝对是奢侈品。

    

    提起这个,三婶有些得意。

    

    哪怕是双河镇的居民,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车的。

    

    “过年的时候买的,我那个儿子在镇上的医药公司上班,他嫌每天上下班骑车太累,非要买一辆。

    

    过年的时候镇里给咱家分了十几万,我种地也能挣不少钱。

    

    现在镇里和村里又不让自己盖房子,所以就给咱家的小子买了一辆。”

    

    张波在一旁解释道:

    

    “村里通了去镇上的公交车,但是很多人还是愿意自己买车,咱们村三百多户,至少有一半都有小汽车了。”

    

    这下子,郑主任和一众部委大佬全都不淡定了。

    

    这汽车普及率也太高了。

    

    一般人家都有小汽车了!

    

    这也太夸张了。

    

    李青山随口问道:

    

    “这个蔬菜公司是什么时候成立的?看这里大棚的规模,这个蔬菜公司也不小啊。”

    

    张波回想了一下,这才说道:

    

    “大约是在前年左右吧,当时李梦宇书记还没走的时候,是他定下来的。

    

    咱们双河镇已经有三十万人,每天的蔬菜和肉类供应量都很大,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靠着小农小户的分散供应,很容易造成价格的波动。

    

    所以在李书记成立了蔬菜公司和肉制品公司,集中生产、集中供应,已经运行了两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