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指婚

    谈到楚琰选妃之事,皇帝侧目:“哦?爱妃可是有了钟意人选?”

    萧贵妃笑道:“不是臣妾钟意,是琰儿自己情有独钟,跟臣妾说非她不可呢。m.dermstem.cc”

    闻言,皇帝也来了几分兴致,“琰儿向来沉稳,鲜少表露心迹,朕还没见过他如此执着的模样。那女子是谁?只要门第相当,朕便立刻为他们赐婚,以成其美!”

    “那孩子陛下也知道的,家世门第更是显赫,是相国府的嫡长女,谢明婉。”

    一语既出,满座皆起窃窃私语,议论纷纷——风华正茂如日中天的皇子,与朝中第一世家谢府的嫡女联姻,必然对朝堂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帝王目光微微一凝:“琰儿,确有此事?朕还不知你何时与谢家千金如此亲近?”

    楚琰起身,恭敬回道:“不敢欺瞒父皇,儿臣与明婉于去年百花节上初见,彼时出了桩意外,谢小姐不慎失足落水,儿臣刚好在一旁便下水相救。而后,缘分使然,又有不少交集,慢慢便相熟起来。”

    他言辞恳切,语气坚定,向皇帝拱手一拜:“父皇,儿臣对她一见倾心,此生誓娶她为妻,望父皇成全!”

    三皇子这番深情告白动容众人,殿内不少年轻的公子小姐都忍不住赞叹。英雄救美,天赐良缘,自古便是津津乐道广为流传的美谈。

    沈鹤静默旁听,嘴里刚好吃进去一颗有些酸涩葡萄。她不由回忆起那年百花节,谢明婉好端端怎会无故失足?实则是她在桥下用小石子相绊。

    世间哪有什么天定良缘?他们每一次“偶然”相遇,皆不过是她在楚琰授意下暗中布置罢了。

    帝王复问谢明婉:“如今琰儿心意已决,你又意下如何呢?”

    谢明婉羞赧中带着藏不住的喜悦,于众人瞩目中缓缓起身,喏声低语:“回陛下,臣女亦是倾慕三殿下已久。”

    皇帝点了点头。此刻众人都翘首以盼天子旨意,他却久久沉吟未决。

    沈鹤知道其顾虑所在。多年来皇帝费尽心机维持楚琰与太子间之间的平衡,也是维系朝中两派势力的平衡,然近些年楚琰权势日盛,隐隐有压过东宫之势。谢家更是在朝中权势滔天,若联姻成功,平衡恐将倾覆。

    楚琰在一步步展露他的野心,今日宫宴请旨赐婚,其实也是对皇帝底线的试探,试探他肯不肯容忍楚琰拥有更大的权力。

    萧贵妃见皇帝犹豫,继续在旁温言劝说:“陛下,臣妾知道此事是着急了些,但孩子们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儿女情长之事,动心了又岂能放下,心急些也属常理。”

    她话音一转,忽而怅然,声音轻若云烟般飘向过往岁月。“陛下,臣妾看着他们也不由想起我们年轻的时候呢。您还记得吗?那时陛下尚为皇子,出征前夕披甲策马来侯府提亲,说凯旋归来便以十里红妆娶我为妻......”

    皇帝脸色微微一变,这件事一直是她对萧贵妃的愧疚。他曾承诺过要娶她为正妻,最后却因各种缘由娶了太子生母魏氏。

    他握住她的手,低声歉疚道:“澜儿,此事朕确有愧于你,让你受委屈了......”

    萧贵妃摇了摇头,笑容温婉宽容:“陛下,往事如烟不必再提,臣妾心中从未责怪过您,能如现在这般长伴君侧臣妾便已心满意足。”

    “能得爱妃如此宽宏,实乃朕之大幸。”皇帝长叹一声,“罢了,琰儿的婚事,便依他所愿吧!”

    “来人!拟旨——相国府嫡长女谢明婉,恪恭持顺,才德兼行,正值及笄妙龄之年,兹指婚三皇子正妃,择吉日备典完婚!”

    .......

    皇帝直接在明华殿上金口玉言颁布圣旨,一时间,殿内群臣纷纷附和,颂声如潮,一片喜气盈溢,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不少朝臣与世家公子少爷竞相举杯恭贺楚琰订婚大喜。楚琰一一含笑应对,举止气度风度翩翩,在众人的拥簇贺声中更显春风满面,意气风发。

    楚瑄依礼敬酒,向楚琰表示祝贺,后者十分给面子地斟了满满一杯一饮而尽,说道:“皇兄,这些年你一直远在北疆,多年未见,我这个做弟弟的对兄长多有生疏。没想到今日一见,皇兄倒着实让人意外。”

    楚瑄亦将酒饮尽,微笑道:“三弟的意思我不太明白。不过今日是你的喜事,为兄便提前祝三弟与王妃琴瑟和鸣百年好合。”

    楚琰不急不缓道了声谢,忽而挑眉道:“说起来,皇兄似乎至今尚未娶妻。不知皇兄喜欢什么样的女子,可让母妃替你张罗物色着?”

    皇帝也将目光投向楚瑄,说道:“是啊,这一说朕也忽然想起来,好像瑄儿至今未婚配。你两个弟弟皆已成家,你这个兄长怎么却迟迟未有佳音?”

    楚瑄颔首道:“父皇不必忧心,儿臣心里有数。两位弟弟福缘深厚,早早遇见了命中注定之人,儿臣尚不急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