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 皇家手段 (二合一)

到了极限,甚至是冒着谋逆的罪名驰援塞外。

    如果连他都要道歉,那么整个天下的文武百官恐怕得以死谢罪!

    一路前行到午门,沈忆宸跟于谦下马步行入宫,守门的士卒看到他过来,眼神中充斥着一种崇拜,言语态度更是恭敬无比。

    军人向往强者,沈忆宸塞外亲自殿后,领军与蒙古铁骑展现出来的悍勇,毫无疑问得到了京师见识的尊崇,能有这般礼遇也就不足为奇。

    谨身殿内,郕王朱祁钰跟孙太后已经等待在那里,看着门外正一步步走来的沈忆宸,郕王跟孙太后的心中,不知为何都生出一股莫名的压迫感。

    明明一个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带来的威压却超过了朝廷重臣,这就是掌控重兵的外在彰显吗?

    “臣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忆宸,拜见太后,参见郕王!”

    “平身吧。”

    “谢太后。”

    沈忆宸站起身来,头微微下垂,并没有殿前失仪的目视孙太后跟郕王的方向。

    高坐在御台之上的孙太后,第一时间并没有开口说话,而是默默打量着殿中的沈忆宸。

    相比较之前第一次相见,现在一身戎装的沈忆宸,更让他多了一种与年龄不相符合的稳重跟威严。加上亲临战场后沾染的血腥跟杀气,此刻沈忆宸与其说是翰林清贵,不如说更像戍边武将。

    “沈提督此次领军塞外驰援辛苦了。”

    时过境迁,现在沈忆宸掌控的兵马,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前朝廷力量,孙太后态度终于不再是咄咄逼人。

    “谢太后关心,此乃为臣本分。”

    沈忆宸拱手示意,言行举止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恭敬,让人挑不出毛病。

    “不,沈提督千里驰援劳苦功高,理应得到嘉赏。”

    “传哀家旨意,擢升翰林院侍读学士沈忆宸为翰林学士,赐金带及四品绯袍!”

    孙太后没有在意沈忆宸的谦虚,一反常态的直接下令进行封赏。

    沈忆宸除了提督这个非常态化的加衔,以及正五品詹事府左春芳大学士的虚衔,他真正实质上的官职为从五品翰林院侍讲学士。

    现如今孙太后把他平调为正五品的翰林学士,这实则为翰林院的最高官职,哪怕贵为翰林掌院也是学士头衔,不过实际地位却跟左春坊大学士虚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并且为了弥补“平调”,孙太后还特别允许沈忆宸可以使用四品官员的金腰带以及绯色官袍。

    虽然明朝翰林学士,实际上已经可以在公开场合穿着绯袍。但那种默认的僭越跟官方允许的穿着,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更加彰显对大臣的恩宠。

    另外擢升翰林学士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那便是这个职位是明朝翰林官入阁的跳板。基本上除了担当掌院之责的学士外,其他学士都会很快获得廷推,入阁参预机务。

    再下一步,沈忆宸将成为大明阁老!

    如果没有发生土木堡之变,沈忆宸携平叛之功回京,明英宗朱祁镇大概率也会把他升任翰林学士,为入阁参预机务铺平道路。

    可问题是,孙太后真是个深明大义之人,短短时日内便扭转对于自己的“厌恶”印象,转而全力支持入阁拜相吗?

    事出反常必有妖,沈忆宸现如今不是什么初入官场的雏鸟,稍微思索下就能理解孙太后此番任命的背后深意。

    明朝文官掌武事得看职位,五军都督府衰弱之后,就只能走兵部的路子。入阁拜相后,便意味着失去了出将入相的机会,阁臣并不能随随便便的领军。

    乃至明朝历史上王骥、王越、王守仁这三位文官封爵的人物,无一例外不是从兵部尚书的位置上晋爵,还从未有过阁臣掌武事封爵的先例。

    想要剥夺沈忆宸的兵权,现在这种风雨飘摇的局势下,贸然下一道旨意后果难测。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类似于“明升暗降”的手段,以沈忆宸的入阁来交换他目前的掌军。

    这样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并且还能保持着官场的体面。不得不说孙太后再怎么是个妇道人家,身居后宫终究得沾染到权谋策划,懂得什么叫做以退为进,而不像当初那样咄咄逼人。

    只能说京师真不愧为官场中心,科举制度下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聪明人皆集中于此,能动用的手段实在太多太多。

    沈忆宸并没有第一时间磕头谢恩,相反站在谨身殿内没有任何动作,让本来就有些凝重的气氛,显得愈发紧张起来。

    感受到氛围有些凝固,郕王朱祁钰这时候开口缓和道:“母后圣明,沈提督不管是南下平叛,还是北上驰援,都称得上功垂竹帛。”

    “儿臣认为应该昭告天下,奉为官员表率!”

    听到朱祁钰这句话,沈忆宸的嘴角突然浮现出一抹淡淡笑意。

    如果说自己身上勋戚血脉有武将天赋的话,那么朱祁钰哪怕从未接受过正统的帝王教育,却依然展现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