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都市言情 > 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 第134章 工厂现状、孩子出生(求订阅)

第134章 工厂现状、孩子出生(求订阅)

    “周副厂长在吗?”

    厂办的一名办事员突然来到技术科,敲门后探头进来看了一圈,看到周丰年后,便径直走进来,来到周丰年面前说道

    “周副厂长,九点在厂办四楼的会议室开会。m.wenqishuku.cc”

    “九点.行,我知道了。”

    周丰年看了一下手表,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对技术科的人说道:“上午就先到这里,有什么不懂的先想想,想不通等我回来再解决。”

    “好的,周工。”

    “明白了。”

    随后,周丰年便收拾了一下东西,向会议室走去。

    昨天有人和他说过开会的事,不过刚才没注意时间,差点错过了。

    机床厂每个月都要开一次领导班子会议,总结生产进度和计划下个月的任务。

    全厂职工大会是每年一次,这个就是表扬奖励厂内出色的工人代表了。

    等周丰年到了会议室后,要开会的人已经来的差不多了。

    在最后一个人也到了后,高志远这位新厂长便开口说道:“人到全了,那接下来便开会吧,新厂重组改革完毕,现在主要总结一下咱们厂的状况.

    接下来由洪副厂长总结归纳。”

    在高志远说完后,洪博文副厂长拿出一份资料,开口道

    “经部委指示,第二机床厂与第二机械厂下属机床车间进行重组,重组后并厂为华夏机床厂,目前占地39万平方米,人员5861人.”

    洪博文拿出的资料就是华夏机床厂所有的资料,周丰年听得也十分认真。

    他了解的就是一个大概,现在一边听一边记,也算是对华夏机床厂有了一个彻底的了解。

    不过在听到生产设备和产值的时候,周丰年还是皱起眉来。

    生产设备只有七百多台,这不算例外,之前的第二机床厂规模不大、算上周丰年带过来的和部委调配,也没有改善多少。

    还是太少,厂内除去后勤和其他人员,一线工人四千多,才七百多台生产设备。

    除去一些不用操控机床的,依旧有一千左右的工人操控不到机床,而且据周丰年所知,机床厂的学徒工不多,一共四百人不到。

    至于工业产值,那就更低了,拢共才1100多万,还不到第二机械厂的一半。

    等洪博文说完后,另一个副厂长马思生也跟着汇报起来。

    不过他是管后勤和外销的,目前厂里人数增长了不少,他只是汇报了一番厂里后勤没什么压力,粮食和每星期一次的荤菜能供给上。

    等前两人说完后,也轮到周丰年开口说道

    “产值太低了,厂内的生产设备也很少,第十车间比较大,能容纳十条全自动数控生产线,还有第十一、十二车间.

    接下来我亲自盯着这三个车间,尽快生产更多的机床。”

    听到周丰年的话后,这三个车间的车间主任心中暗暗叫苦,被副厂长和厂总工亲自盯着,他们接下来得紧绷起来了。

    一点错都不能出的那种。

    “之前一个月我对厂里生产的机床类型进行了改良,接下来可以全力生产这七种机床,其余的等我抽出时间来再想办法

    不过目前还是以研发重型机床为主,技术科打算在六月底之前,将其研发制造出来。”

    “六月底?周副厂长,你确定吗?”

    高志远闻言后顿时一脸惊讶,上次和他说的是年底啊,怎么突然蹦到六月底了?

    要是能提前这么多,那机床厂肯定能干许多事。

    周丰年不知道高志远心中想的,要是知道的话,肯定会告诉他;到年底完成是他一个人干活,但现在有技术科几十个人出力。

    肯定会早一些,而且早这么多也正常。

    “我确定,甚至可以下军令状,不过需要生产上的配合;这个产值完全配不上咱们华夏机床厂的名字,甚至还比不上轻工部的电器厂

    如果到了年底,产值能翻倍的话,那还勉强合格,不然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华夏机床厂的。”

    周丰年的话让其他人一阵咂舌。

    产值低确实是问题,不过这番话有点太狂妄了。

    不过其他人可能不知道,周丰年跟领导保证过,到年底产值翻倍只是其中一项最低的要求。

    周丰年心底的目标是将华夏机床厂的产值做到世界第一。

    最好五年内产值破亿,十年内成为世界第一。

    虽说有点难度,但周丰年感觉能做到。

    80%产能用来满足国内,20%用于出口;至于五轴联动重型机床不方便出口,到时候可以退而其次制造出技术稍差一层的机床出口。

    大量出口是必须的,到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