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这可算不上博学,你多看几本书也就懂了。”
一路闲聊,回到酒店,张天成洗完澡就跟曾梨煲起电话粥。
庆功宴都举办了,北美这边也没事了,但张天成却没立马回去。
翌日一早,张天成前往一家律师事务所,找了两名律师,然后全球到处飞。
张天成刚离开洛杉矶没几天,美利坚的《时代周刊》发布新一刊。
这一刊《时代周刊》的封面,张天成慵懒靠在阳台栏杆上,冲着镜头微笑,一旁写着闪耀全球的新时代华人!
订购《时代周刊》的人,拿到杂志后,全都傻眼了。
一个华人明星登上美利坚版时代周刊,这可是破天荒的事。
众人连忙翻开,找到对张天成的采访。
时代周刊的记者没有乱写,版权话题上,也是照实写,只是在这段字的后面写上一句,伊文还是个聪慧的辩论家。
这个点评,没有引发大众议论,北美民众可不关心港岛电影用西方电影中的桥段,有没有买版权。
在采访篇幅后,时代周刊公布了张天成的身家,预算《变形金刚》能获取3亿美元的收入,张天成总身家在14亿美元。
最后点评,“没交谈前,通过各方渠道了解的伊文,是个天才导演,天才演员,天才编剧,天才投资人,商业奇才。
但交谈过后,我更愿意称他为看透一切的智者。
出道4年,拍摄的电影,编写的剧本,无一失败,投资的公司,在他的建议下,成为华夏第一互联网公司。
只用天才无法解释伊文所取得的成就,只能说明,他对社会,对人性有很深的了解,所以才能每次成功!”
点评,没人在意,但张天成的身家,让不少人忍不住惊叹。
14亿美元,在这个年代,在北美都是巨富。
年轻,巨富,最让人羡慕!
几个小时后,张天成登上美利坚版时代周刊的事,传回国内。
虽然没在民众中传开,但新闻界,商界,影视界都知道了。
所有人听到这个消息时,都是难以置信!
那可是美利坚版时代周刊,以前登上去的华人都是政治人物,你丫一个娱乐明星居然登了上去,你是怎么做到的,美版时代周刊是怎么想的!
《时代周刊》闹出的动静,有点大,导致张天成都接到好几个电话。
过了几天,《时代周刊》的风波散去,哈维的炒作开始了。
张天成告诉他电影照进现实后,哈维疯狂从记者那买消息。
这种炒作,哈维不敢拿大明星来炒作,要是被对方发现了,对方有能力找他麻烦,只有找小明星。
挑选了几天,最后他选中,现在还是小明星,日后出演《生活大爆炸》的“谢耳朵”吉姆·帕森斯。
谢耳朵已经出柜,并有个男朋友,只是隐藏的深,加上他现在不出名,没人去关注。
选中目标后,哈维立马安排《一个人》于6月12号上映。
虽然和《绿巨人》的上映时间挨得很近,但文艺片,不用管什么档期。
安排好档期,起先是像普通电影那样宣传,等到6月2号,才开始炒作。
哈维准备将炒作热度控制在6月11号,这样就能完美收割票房。
炒作很顺利,在哈维操控下,大量媒体攻击帕森斯,大众嘲讽帕森斯。
等到6月10号,一篇报道,北美所有人将目光转移转到电影《一个人》。
“有件很巧合的事,马上上映的《一个人》,背景设定之一和帕森斯几乎一样,电影是预言吗?难道,伊文在拍摄时,就看到了现在。”
当初《一个人》就在北美闹出过不小动静,这篇报道,让所有人想起,几个月前《一个人》引得成千上万名同性情侣汇聚柏林,支持这部电影。
电影照进现实的宣传方式,让电影热度爆棚,首日票房刷新了文艺片首日票房和单日票房双纪录,高达2950万。
第二天票房还有1890万。
就两天,就获得将近5000万票房,这让哈维笑得合不拢嘴。
第三天,情况突变,一则新闻报道,帕森斯的事,是由哈维操作,为的就是宣传电影。
而这个操作电影的方式,很有可能是伊文提供,因为伊文是电影的宣传顾问,酬劳高达500万美元,这完全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