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都市言情 > 华娱:我是票房魔术师 > 第412文艺片不能包装成商业片

第412文艺片不能包装成商业片

    王长田的话,让张天成恍然大悟。m.gudengge.com



    光线传媒他卖出去时,存片只有一部半,制作好的《绣春刀》和正在制作的《风声2》。



    《绣春刀》今年7月上映了,因为那时候他的口碑很差,不能借助他的名气宣传,加上《绣春刀》的剧情虽然严谨,但太缺乏爽点,导致票房一般,只有七千多万。



    相比一千多万的投资,七千多万票房,那是大赚,可对比《画皮》《叶问》那些电影,票房差太远。



    至于《风声2》10月份上映,相比第一部,第二部搞砸了,在猜谜和利用酷刑渲染抗日战争的残酷上,没有平衡好,猜谜过多,导致票房只有六千多万。



    两部电影的电影票房不高,不过相比成本,那都是大赚。



    但问题是光线传媒不缺钱,缺的是名气。



    名气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企业形象,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重要,更何况还是大众目光中心的影视行业。



    以前的青色传媒,名气很大,可改成光线传媒后,一点名气都没有。



    如今的光线传媒急需发行一部大片,来打响名气。



    “王总,既然你给出这么好的条件,《太一》在国内的发行我可以给你。



    不过时间上,还得等等,我需要先看看电影在北美的票房,这关乎到我后面的计划。”



    王长田顿时大喜。



    “没问题,没问题,张导,时间上你来定,我这边随时都可以。”



    “那我到时候我联系你。”



    “好,好,张导,我等你电话。”



    见张天成这么爽快答应,王长田又冒出一个心思。



    “张导,你那部《记者》,在国外都上映好几个月了,怎么在国内一点动静都没有。”



    张天成明白王长田的心思。



    “文艺片在国内能有多少票房,再说了,网上早就有视频资源,国内票房肯定更低。



    那部电影,之前是因为我的名声问题,我想推迟在国内上映。



    后面网上都有资源了,我就打消在国内上映的念头。



    所以王总,你还是打消你的想法吧。”



    “张导,话不能这么说,做电影嘛,能赚一点是一点。



    不如你把那部《记者》在国内的发行,也交给我,你放心,在宣传上,我肯定会尽力。”



    “算了吧,王总,谢谢你的好意,但《记者》这部电影还是算了。”



    见张天成居然不像之前那么爽快,王长田立马改变策略。



    “张导,你就帮帮忙,光线传媒现在急需发行电影来提振名气。



    光线传媒前身就是你创立的青色传媒,虽然公司卖了,但我想情义肯定还在,张总和一众高管,还经常念着你的好呢。



    你肯定也不想见到光线传媒倒闭不是,你帮帮忙,将《记者》那部电影交给光线传媒发行。”



    张天成有些无奈,王长田这是硬赖上他了啊。



    不过王长田这话,他又不好回绝,总不能说他和青色传媒没感情。



    张天成仔细想了想,接下来一段时间,大众目光会聚焦港台影视圈抢占内地明星资源。



    就算后面热度过去,但保罗那边不会再对他出手,大众的目光也不会完全聚焦在他身上。



    至于台圈时不时抹黑。



    那都不事,台圈抹黑将会持续很多年,不可能因为台圈抹黑,就一直不上映电影。



    “行,王总,你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记者》在国内的发行交给你。



    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宣传时,低调点。”



    王长田瞬间懵了。



    “不是,张导,这做宣传怎么还低调点?”



    张天成白了一眼,吐槽道,“王总,我不是贾章柯那些人,只拍文艺片。



    我以前在国内院线上映的电影,那都是商业片。



    如果《记者》这部电影宣传很广,那观众就会以为电影是商业片。



    到时候电影票房是高了,但我的口碑就毁了,因为很多观众是被骗进影院。



    王总,文艺片就要按照文艺片的方式来,否则会出事的。”



    内地影视圈有个乱象,不管什么电影,投资和宣传只看阵容。



    现在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