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历史军事 > 历史的执笔者 > 第27章 华夏曙光:夏朝建立的历史长卷

第27章 华夏曙光:夏朝建立的历史长卷

    “华夏千秋史,开篇夏禹功。m.chuangshige.com”在历史的长河溯源而上,那奠定华夏民族走向统一的夏朝开国盛典,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于岁月深处徐徐展开。而我,有幸成为这历史的执笔者,以笔为刃,挑破时光的帷幕,重现那一段震撼人心的峥嵘往昔。



    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都城内万人空巷,彩旗猎猎作响,似在欢呼着一个新时代的降临。我身处涌动的人潮之中,望着眼前巍峨的王座,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往昔——那个洪水滔天、民不聊生的混沌年代。



    彼时,华夏大地仿若被上苍遗弃,滔滔洪水如猛兽肆虐,冲毁了田园屋舍,吞噬了无数生灵。百姓流离失所,哭声震天,仿若人间炼狱。部落之间各自为战,疲于奔命,却无力抵挡这灭顶之灾。就在众人绝望之时,大禹挺身而出。他身形伟岸,目光坚毅如炬,透着与天地抗争的果敢。



    然而,治水之路绝非坦途,荆棘重重,磨难万千。大禹治水初期,各方阻碍接踵而至。一些部落因狭隘短视,生怕治水工程危及自身领地,竟对大禹百般阻拦。他们固执地认为大禹治水是要将洪流引向自家部落,为保眼前寸土,不惜与大禹的治水队伍对峙。



    我犹记,在治水队伍艰难开凿河道,欲疏通一处淤塞之地时,当地部落集结民众,手持简陋武器,怒目而视,口中叫嚷:“尔等治水,莫要祸害我族,速速离去!”大禹见状,并未动怒,而是耐心劝解:“洪水无情,若不合力治理,迟早吞没各方。如今疏导水流,只为寻长久生机,定不会伤尔等分毫。”可那部落首领不为所动,双方僵持不下,气氛剑拔弩张。



    冲突最激烈者,当属大禹与防风氏部落。防风氏一族,在当地颇具势力,且领地地势低洼,听闻大禹治水规划,误信流言,认定自身将成为泄洪之地,于是极力反抗。大禹多次派遣使者沟通,详述治水方略与利害关系,防风氏却闭门不见,甚至暗中集结兵力,试图以武力胁迫治水进程停滞。



    局势愈发紧张,战争一触即发。大禹无奈之下,只得率领夏后氏精锐之师,列阵迎敌。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双方短兵相接。大禹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其勇猛之姿令士气大振。夏后氏军队训练有素,为治水大业、为华夏苍生而战,个个奋勇拼杀;反观防风氏部落,虽有由于逆天而行,军心渐散。最终,防风氏兵败如山倒。



    这场战争,虽以大禹胜利告终,可他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心中满是悲痛。他深知,部落间的分裂与冲突,只会让华夏大地在洪灾中沉沦更深。于是,他加大了与各部落沟通交流的力度,晓谕众人,治水乃关乎全华夏生死存亡之举,唯有携手同心,方能共渡难关。



    经此一役,多数部落看清局势,陆续加入治水大军。我犹记,大禹在治水动员大会上那番激昂陈词:“洪水虽狂,然吾等华夏儿女何惧!今日起,我大禹愿领诸位,开山辟路,疏水导流,定要还我山河安宁!”言罢,众人响应。手持耒耜的伯益站了出来,高声道:“大禹,我愿随你左右,这山川地理,我略通一二,必能助你寻得治水良策!”善用火攻之术的后羿也振臂高呼:“治水艰险,若只遇凶猛水兽,我后羿必以神箭护大家周全!”众人的应和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似是向洪水宣战的号角。



    治水之路,艰难险阻超乎想象。大禹率领先遣队沿着河道一路勘察,风餐露宿。他们攀爬陡峭山峦,荆棘划破肌肤;涉过湍急河流,冰冷刺骨的水几近将人冲走。一日,行至一处峡谷,前方道路被泥石流阻断,众人面露难色。大禹却沉着冷静,环顾四周后,指着旁边的山坡说:“我观此处地势,若能开凿一条通道,引水分流,或可解当下困境。”众人立刻挥动工具,苦干数日,终将通道打通。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回,路过自家门口,屋内传来幼子的啼哭声和妻子的呼唤声。同行之人皆劝他进去探望一眼,大禹却望着滔滔洪水,眼眶泛红,决然道:“洪水未平,万千百姓危在旦夕,我怎能因一己私情而停下脚步!”说罢,大步向前走去,那坚毅背影,镌刻在众人心中。



    历经十三载,大禹终驯服洪水。华夏大地重绽生机,麦浪翻金,稻香四溢,百姓重建家园,炊烟袅袅升腾,欢声笑语处处可闻。



    洪水退去,大禹的威望如日中天,为凝聚各方力量,共商华夏未来,涂山会盟拉开帷幕。涂山之地,钟灵毓秀,各方部落首领携随从纷纷赶来,一时间,山谷中帐幕林立,人头攒动。



    会盟当日,大禹身着简朴服饰,却难掩其领袖风姿,他站在高处,目光扫过众人,开口道:“诸位,洪水虽退,然华夏大地百废待兴,我等需携手同心,共建家园。今日在此,望诸位畅所欲言,共议发展良策。”



    话音刚落,一位来自东方部落的首领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