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上任

什么?留在广明宫洒扫?还是端茶倒水?”

    “听陛下安排。”都行,都省力。

    “美得你。”顾朔轻嗤。有潘启在,别说苏景同洒扫端茶倒水,潘启不给他端茶倒水就算好的。

    “去太学吧。”苏景同纨绔名声在外,但靠过目不忘这一本事,勉强往脑子里塞了点知识,糊弄糊弄小孩子够用了。

    苏景同臊眉耷眼,“这位博士讲什么的?”

    “新增的课,兵法。”顾朔说:“以这三年为例,讲兵法在战场上的运用。”

    苏景同:……

    原来在这儿等着他呢。

    “别这样看朕,他先不讲西南王,”顾朔说:“先讲姜时修是怎么排兵布阵平西北。”

    苏景同:……

    讲姜时修啊……

    “明儿去太学,先让潘启带你去安顿。”

    “是。”苏景同有气无力地应声。

    潘启给苏景同安排的住处在广明宫西偏殿拐角处,潘启解释:“广明宫的太监们一般住在后殿,已然住满了,公……你来西偏殿住吧。”

    太监们的住房,从来没有住满一说。屋里只有一张炕,太监们住大通铺,睡五个人宽敞,睡七个人略挤,硬要塞十个人也塞得下。

    苏景同清瘦,多塞一个不成问题。

    潘启哪能真让他和太监挤着睡。且不说苏景同能不能受得了,要让顾朔知道苏景同和两个太监紧贴着,你的胸贴他的背,这么夹肉饼式的睡,只怕火噌噌冲脑门去了。

    以顾朔每晚来看苏景同的作风,不出两天,全广明宫的太监都得吓到不敢入睡。

    苏景同心里明白,“多谢大总管费心。”

    潘启不好意思:“就是屋子小了点。”他推开门,这句“小了点”用词着实委婉,这屋原来是放洒扫杂物的,只有顾朔的书桌大小,长六尺、宽四尺,常规床和炕都放不下,只用砖砌了一张仅容一人躺的“床”——翻身会掉下去。

    此外只剩一条狭窄的路可通行。

    屋子只有床头有个小小的窗户,一本书大小,昏暗异常,光很难照进来。

    至于放东西的柜子,那是没有的。

    潘启不好意思:“没别的房间了。”潘启心里算盘打得啪啪响,广明宫到处都是空房间,让苏景同住得宽敞舒适有什么好处?就得昏暗狭小,皇帝一看心疼,这就能顺理成章带回正殿一起住。夫夫床头吵架床尾和,住两天,什么恩怨消不了?

    苏景同“嗯”了一声,“挺好,劳烦大总管了。”
    潘启带着苏景同去安顿的功夫,顾朔传康宁侯左正卿觐见,“朕叫他去太学讲给博士打杂了。”

    左正卿微怔,“太监?去太学?”

    “嗯。”

    左正卿道:“陛下,臣请圣恩。”

    “何事?”

    “臣自开朝以来,整日闲散于家中,特来请旨求官。”

    开朝后,同顾朔一起打天下的文武功臣都得以加官进爵,只有左正卿没官职,顾朔本是怕他劳心,既然他有意,自然无不允的,“想去哪里?”

    “太学祭酒。”

    顾朔笑了笑,他刚提一句把苏景同安排去太学讲学,左正卿就想去太学掌事,“你也忒惯着他。”

    左正卿满眼担忧:“他太监之名,去太学,难免受气。”

    “他受气?”顾朔轻笑,没把剩下的话说出口,“行了,起来吧,他那儿朕自有安排。找你来是有别的事。”

    “但凭陛下吩咐。”

    “朕着刑部清吏司查姜时修的下落,清吏司郎中茅缙聪慧谨慎,可全盘负责,爱卿稍加提点,帮着把把方向。”

    “微臣领旨。”

    随后,顾朔又把江天叫了进来。

    江天一进门,“咣当”跪下,又要开始老生常谈苏景同的危险,万万不能留在宫闱。

    自打江天得知顾朔留苏景同在宫中,一天求见一回,苦口婆心劝谏,“陛下莫怪臣多嘴,这件事真不可行。苏景同,往远了说,他是先摄政王唯一的儿子,摄政王筹谋谋反二十余年,苏景同难道一无所知?这二十余年,苏景同可有做过任何阻止摄政王的事?退一步说,就算他不知情,摄政王正式谋反的时候,苏景同在做什么?他没出现,他不在摄政王府。不参与,但是也不阻止,这就是苏景同的态度。他是在旁观啊陛下,如果摄政王失败,他已然抽身,如果摄政王成功,他回来当太子。眼下太子梦碎,此人……”

    江天还在絮絮叨叨,顾朔失笑,江天比苏景同大三岁,看起来却和苏景同没差,眉眼间还留着少年气,活力满满。他是大周武功最卓绝的人,在带兵上有天生敏锐